第一百四十五章 燕將擁兵慶緒旨不靈 唐皇性急子儀攻長安4(1 / 2)

唐肅宗非常客氣,郭子儀受寵若驚,躬身說道:“臣救駕來遲,讓皇上受到驚恐,罪該萬死。”李亨說道:“愛卿來得及時,有了這支勁旅,朝廷的興複之勢才算形成,收複失地就有很大希望。”

李歸仁得知郭子儀、仆固懷恩到達靈武,對安守忠說道:“郭子儀的這支久戰沙場的勁旅,實力不可低估,其聲勢大壯。我們主動退後,改為守勢。”安守忠說道:“隻有先退守長安,等待朝廷增兵,再行進攻。”李歸仁說道:“朝廷現在要穩固後方,目前不會有增援,僵持一段時間再說吧。”

燕軍主動後撤,靈武的唐朝新朝廷有了喘息的機會。郭子儀忙著訓練新兵,他想迅速提高軍隊的戰鬥力,與燕軍周旋,再穩步推進,一口一口的吃掉叛軍。唐肅宗的想法不同,有了兵之後,就想立即出兵進攻長安,收複京城,這樣他這個皇帝才算是名符其實。選擇吉日,親自到軍營看望軍士。

皇帝來到軍營,郭子儀迎到營門,跪在地上說道:“子儀恭迎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唐肅宗上前扶起郭子儀說道:“起來,起來,在軍中可以不施大禮。兵馬已經到位了,是不是可以收複長安了?”郭子儀站起來說道:“啟奏皇上,我軍目前實力不足,隻能與叛軍對峙,不能進攻,隻有等待時機。”

建寧王李倓說道:“如果讓叛軍安定了後方,再來圍剿更加困難了。”郭子儀說道“王爺說得有理,但眼下是敵強我弱,隻能采取這種戰略。”唐肅宗雖然希望盡快收複長安,但不能脫離現實,隻好放棄攻擊長安的計劃。

孫孝哲來到長安,出示聖旨,要求帶走他的軍隊。田乾真說道:“朝廷要幹什麼啊?將你的軍隊撤走,等於釜底抽薪,長安隻有李歸仁的一個軍團了。現在李亨在靈武虎視眈眈,不用說進攻,防守都成問題了。”

孫孝哲說道:“你敢抗旨嗎?”田乾真說道:“你少用大帽壓人,反映情況述說理由怎麼是抗旨呢?你們在京城,跟在皇上身邊,難道就不能出些好主意。”李歸仁說道:“可靠情報,李亨正在集結軍隊,隨時都可能進攻長安。如果一定要將你的軍隊帶去洛陽,就隻有將田將軍的軍隊從潼關調到長安來,才能使長安有保障。”

孫孝哲說道:“我的軍隊帶走了,是皇上定的,要調軍隊來頂替,你們向朝廷上奏。”田乾真歎息一聲,寫了一份奏折,讓孫孝哲帶到洛陽。

安祿山死亡的消息傳到了唐朝,唐肅宗得到這個消息喜出望外,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他認為是大舉反攻的時候了。立即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兼任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軍節度使。郭子儀感恩戴德,信誓旦旦,願為平叛粉身碎骨。

在朝議的時候,唐肅宗說道:“叛軍的罪魁禍首已經死了,這是上天對叛軍的懲罰。現在反攻的時機已經到了,子儀做好準備,現在開始謀劃收複長安。子儀擅長治軍,手下幾員大將同心協力,加上天時地利人和,收複長安就在眼前。”

下朝後,唐肅宗與軍師李泌及郭子儀一起討論平叛的策略,李泌說道:“陛下要想定快消滅叛軍,應該以消滅叛軍的實力為目的,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現在魯炅在南陽李巨在宋州阻擊叛軍,叛軍到不了荊襄,過不了江淮,得不到江南錢糧,軍中補給難以維持。因此先阻止叛軍擴張,然後進軍河北,攻擊叛軍的老巢,此為上策。如果現在集中兵力進攻長安,時機並不成熟,敵人的精銳都集中在那裏,朝廷沒必要拚強敵。將長安丟給叛軍,就成了他們的負擔,我們就能騰出手來對付他們的薄弱環節,先打掉他們的補給,沒有補給,叛軍不戰自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