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眾臣擁戴新皇帝即位 同羅出逃崔光遠策反5(2 / 2)

義王妃閻氏手上抱著不滿周歲的兒子,跪在孫孝哲的麵前哀求:“孩子還小,放他一馬吧。”孫孝哲不為所動,冷笑一聲說道:“他現在小,將來不會長大嗎?長大之後就是大燕國的仇敵,這樣的人更不能留。斬草必須除根,用他來祭奠慶宗王兄最好。”

閻氏緊緊的抱著兒子,早已泣不成聲。圍觀的百姓,看到這種情形,許多人也是淚流滿麵。孫孝哲手一揮,劊子手一陣揮刀,所有俘虜一個個剖開胸膛,淒慘的死去。連尚在繈褓中的嬰兒,也殺的一個不留。

當年曾經依附楊國忠、高力士等人的朝臣,以及安祿山平素所討厭的人,也都一個個被處死。下手狠毒,甚至將人的腦蓋用鐵棒揭去,以至血流滿街,慘不忍睹。

七月十九日,叛兵又搜捕到了二十餘個漏網之魚,唐朝的皇孫及郡主、縣主,也一並將他們殺死。郡主、縣主是對皇定諸王子女的稱呼,都是些金枝玉葉。先前跟隨玄宗逃離長安的大臣們,他們在京的家人和族人也全部被殺。

屠殺的場麵,慘不忍睹。後來詩人杜甫寫了《哀王孫》一詩:

“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

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得同馳驅。

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

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描述了這種山河破碎後王子王孫們慘遭荼毒的景象。孫孝哲的殘暴,引起了長安城中百姓的強烈不滿。

唐朝在長安建都一百多年,曆代皇帝都很重視京城建設,在市民中有很好的聲望,雖然唐玄宗逃走了,他們仍然懷念唐朝。所以對那些被殺的皇族人,十分同情。背地裏都暗罵孫孝哲是畜牲,咀咒他早死。

麵對孫孝哲的暴行,身為京兆尹的崔光遠十分不滿,但他無能為力,現在改朝換代,他雖然有同情李氏皇族之心,也不能公開維護他們。況且孫孝哲掌握軍隊,他不能與其論理。

長安的老百姓一直懷念李唐時代的生活,自然對叛軍的統治極為不滿。因為戰爭的破壞,城中的許多行業都沒落了,很多人沒有事做,掙不到錢,生活十分艱難。

孫孝哲是一介武夫,根本就不懂這些城市管理的訣竅。長安城有幾十萬人,這些人要吃要穿,要做事掙錢。沒有錢怎麼生活呢?那些有錢人,開始用從前的積蓄生活。但是沒有收入,坐吃山空,長此下去不是辦法。而且大多人的存貯並不多,對今後的日子感到恐懼。而那些靠做工掙錢的窮苦人,更是艱難,猶如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孫孝哲等人誌驕意滿,日夜縱酒取樂,沉湎於聲色珍寶財物之中。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同羅兵首領啊史那從禮向孫孝哲報告:“孫元帥,軍士報告,唐朝皇帝出逃的時候,城中的許多百姓,都到皇宮裏去搶東西。這些寶貝和財物都是朝廷的,朝廷應該追繳回來。我想帶兵搜查,尋找朝廷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