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左側的達奚珣上前請奏:“啟奏皇上,我們燕朝在軍事上已經占據絕對優勢,李隆基逃往蜀地,指揮不靈,唐朝的將領群龍無首,他們各自為戰,正是分化瓦解的好時機。臣請奏將我朝攻克長安,李隆基逃往蜀地的事廣為散布,勸降繼續頑抗的唐軍將領。按照皇上的指示,加強政務管理,奏請舉行科舉考試,選拔人才。”
安祿山說道:“準奏,招降唐將的事由兵部負責。科考的事,是要開始準備了。由達奚珣會同嚴莊高尚一起進行籌備工作,先做好準備,各個郡縣可以先進行鄉試。先要有生源,才能進行彙考。”
張通儒上奏:“啟奏皇上,建都的事十分重要,臣請奏應該給孫將軍下聖旨,確定遷都長安的日期。”安祿山想拿孫孝哲的奏折來看,可是眼睛不爭氣,什麼也看不見了,連忙用雙手去摸,不但沒有摸到,反而將奏折碰到了地下。
李豬兒上前,將孫孝哲的奏折遞給安祿山,安祿山接過來,揍近到眼前本能的睜大眼睛看時,眼睛突然一陣疼痛,看到的奏折是一片空白,台眼觀看堂下,堂下的景物也十分模糊。看到的都是一片紫,一片紅,連人影都分不清。
他合上奏折說道:“不忙。”突然他的眼睛不疼了,台下的眾人也看得清楚了。
他以為這是上天對他的暗示,要他不要去長安。當即對台下的燕朝官員說道:“長安雖然繁華,但是地方偏西,洛陽地處中心位置,是建都的理想地方,我們大燕的都城,就建在洛陽。現在軍隊要打仗,需要錢用。將來國家安靜了,再來建設。朕暫時不去長安,等推翻唐朝之後,全國都穩定了,朕再到那裏看看。”
高尚上奏:“啟奏皇上,長安是隋唐兩朝的都城,皇上進駐之後,就向全國宣布,燕朝已經取代了唐朝,可大漲我燕朝的聲勢,打擊那些頑固不化的唐朝將領的氣勢,爭取那些等待觀望的將領投靠皇上。臣請奏在長安建立都城,皇上和朝廷現在搬遷。”
安祿山不好說上天的暗示之類的言語,又不好反駁高尚,便叉開話題說道:“設都的事,現在不議,朕現在也不去長安。河北的形勢如何?思明、希德有奏折嗎?郭子儀知道李隆基跑到蜀地去了,還有心思保衛嗎?還是議論一下當前要急辦的軍政之事,如何乘勝前進,消滅殘餘的敵人?一舉推翻唐朝。”
兵部侍郎驃騎大將軍田承嗣上奏:“啟奏皇上,河北的戰事,還是攻克潼關之前的情況。這一段時間史將軍、蔡將軍沒有上報戰況。臣認為河北處於僵持和交錯狀態,郭子儀的兩路攻擊沒有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