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朝議戰雙方調部署 死守險關燕軍找新法2(1 / 2)

嚴莊站起來準備離開,聽到安祿山後麵的話,嚇出一身冷汗,連忙跪下說道:“啟奏皇上,臣有自知之明,沒有朝廷中的經驗,現在做宰相不合適,皇上對臣恩重如山,臣對皇上崇拜得很,怎麼會有情緒呢。”

“你能這樣想很好,現在的燕朝隻能算是開始,你們一直是我的心腹,如果成功了少不了封王拜相,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我們是一起過來的人,有些事別放在心上,我心裏有數。”安祿山向兩人擺擺手,意思是讓他們離開。

安祿山在朝堂之上問張通儒:“現在唐朝軍隊的阻擊力度很大,我軍的全麵進攻效果不好。你是兵部尚書,不能隻說河北,要全麵分析,前線戰況如何?說給眾位大臣聽聽。”

張通儒說道:“啟稟皇上,現在四麵八方都是戰事,犬牙交錯,僵持不下。各個戰場均處於交著狀態,河北的戰事尤其緊張。史思明報告,平盧遭受王玄誌劉正臣兩路軍四萬軍隊的攻擊,徐歸道的求救報告一天一封的報到他的手上。蔡希德報告,他剿滅顏杲卿返回雲中的途中,在平舒縣與唐將李光弼遭遇,兩軍相持不下。雲中城肯定被唐軍圍困,薛忠義能否守得住,他心裏也沒底。”

安祿山說道:“李光弼很能打,十年前他就是王忠嗣手下的得力幹將,蔡希德遇上對手了。你接著說。”

張通儒說道:“張獻誠上奏,唐將仆固懷恩正在全力攻擊雁門郡,他派薛嵩帶五千軍隊前去增援,現在是對峙的局麵。淄青節度使能元皓上報,擊敗顏真卿收複平原郡等地之後,局麵一直穩定,但因兵力不足,沒有繼續擴張。河南節度使李庭望報告,張通晤戰死後,東線非常混亂,各地相繼起兵,不得不退回陳留,令狐潮進攻雍丘,受到唐朝嗣吳王李祗的夾攻,已經撤退。武令珣上奏,他進軍南陽,在滍水河與唐軍遭遇。五萬唐軍在魯炅的帶領下,堅守滍水河南岸,拒不出戰,僵持局麵一直沒有打開。”

安祿山說道:“現在各個戰場都受到唐軍全力抵抗,尤其是河北,那是我們的大本營。李隆基將他最強的朔方軍派去那裏,是要斷我們的後路啊。眾位愛卿,可有良策?”

田承嗣出班上奏:“啟奏皇上,河北吃緊,關鍵是太原常山一線,如果丟失,我們燕朝的軍隊被分割兩地,軍心動搖,戰局將會惡化。臣願領一軍北上渡河,支援太原,守住通道。”

啊史那承慶上奏:“啟奏皇上,現在全線吃緊,按目前的戰局發展下去,我們燕朝十分不利。可以說已經陷入困境,因此必須采取非常措施,用險招才能走出困境。”

安祿山說道:“承慶將軍說的有理,現在我大燕的軍隊,都遭受唐軍的阻擊,而且人數上,他們占優,可以說我們已經是進退維穀。但是我們艱難,唐朝更艱難,我們隻要保持僵持的局麵,打一場持久戰,就會拖垮唐朝。唐朝的朝廷腐敗,經不起戰爭的負擔,一定會激起民怨,到時候會群起造反,唐玄宗會和楊廣一樣,被他的宰相所殺。現在的情勢變了,戰略戰術也要跟著變。我們原來的四麵出擊,擴大地盤的戰略不能實施了。就地盤而言,我們燕朝隻有唐朝的五分之一,人手顯然不夠。因此要改變戰略,收縮防線,重點進攻。東線以防守為主,用少量軍隊進攻,牽製唐軍的反攻,保住現有地盤。河北地區,現在交著在一起,唐軍人數多一些,我軍的戰鬥力強一些,雙方的實力相差不大。我軍占據城池,處於有利地位。令史思明支援蔡希德,合圍李光弼。然後支援雲中的薛忠義,合擊郭子儀。隻要吃掉了李光弼,河北的形勢便扭轉了。南線唐將魯炅有五萬軍隊,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但那些都是內地的駐守軍,沒有打過仗,戰鬥力不強。令武令珣想辦法引誘他們進攻,在運動中擊潰唐軍,南邊的局麵便打開了。進攻潼關是重中之重,我燕朝的六大主力的四支主力都集中在潼關。令崔乾佑統一協調潼關的軍隊,加大攻擊力度,不管采用何種計策?想方設法,一定要拿下潼關。進軍長安,就是我朝的勝利。眾位愛卿,認為如何?請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