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十分擔心,張漸對他說道:“哥舒翰現在在皇帝的眼裏十分重要,不僅是皇上寵信他,而且還有二十萬大軍在手,權勢熏天。丞相在朝中樹敵較多,得罪的人不少,有很多人已經向皇上遞了奏折,要與安祿山講和,條件是用丞相的人頭。因為皇上支持丞相,這些人的奏折可以不在乎。但哥舒翰不同了,如果他在皇上麵前編排丞相的過錯,皇上是不是仍然支持丞相,很難說啊。”
楊國忠說道:“我現在拿不準,這心裏發怵,擔心哥舒翰下一個要清除的敵人就是我自己。他有兵權,怎樣對付他呢?”張漸說道:“丞相要在哥舒翰的身邊,安插通風報信的人。打探哥舒翰的行動,必要時先下手為強。”
楊國忠說道:“這事刻不容緩,得馬上安排,做到心中有數。”當下去了兵部,向韋見素推薦他的門客楊如,到潼關哥舒翰的元帥府任錄事參軍。韋見素不好潑他的麵子,下了一道兵部的指令,讓楊如進了哥舒翰的元帥府。
殺了安思順之後,王思禮對哥舒翰說道:“朝中大臣們都認為,安祿山的叛亂是楊國忠的逼迫所致。安祿山造反,也是以清除楊國忠為借口起兵的。如果我們留兵三萬兵鎮守潼關,其餘精銳回師京城,向朝廷兵諫誅殺楊國忠,安祿山的進兵就沒了借口了,他的部下就會分化。軍士的心裏也會產生變化。叛軍的戰鬥力就會削弱,平叛就要容易得多。”。
哥舒翰說道:“你這說的雖然有些道理,但是兵諫和造反的區別並不大,這樣做與安祿山的行為沒有什麼區別?如果真要這樣行動,我豈不是就成了安祿山第二了。你這是個餿主意,不能采納。”
王思禮說道:“帶兵包圍長安不妥,我們能不能向皇上上奏折?請求皇上與安祿山講和,重要條件是殺楊國忠。”哥舒翰說道:“皇上接到這樣的奏折很多,但礙於貴妃娘娘的麵子,一直壓著,我上奏折也不會有效果。”
楊如在帥府做事,聽到了他們謀劃時的對話,大吃一驚。急忙寫信,如實的告訴了楊國忠。看到楊如的信,楊國忠如坐針氈,整天魂不守舍。他對張漸說道:“哥舒翰起心不良,要皇上向安祿山妥協。拿我的人頭去討好安祿山。”
張漸說道:“現在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的手中,隻要哥舒翰振臂一呼,朝廷就危險了,丞相也將死無葬身之地。為了自保,對抗哥舒翰的威脅,我們也要采用對策。在長安與潼關這間的灞上屯一支重兵,由丞相信得過的人掌管,阻止哥舒翰倒戈。”
聽到說要死無葬身之地,楊國忠嚇出一身冷汗,立即向唐玄宗上奏:“啟奏皇上,保衛長安仍頭等大事。現在是戰時,要加強對城池的保衛。臣奏請京城除禁衛軍外,還應該招募三萬精兵,日夜訓練。一來可以維護京城的治安,二來在關鍵時刻可以保護皇室的安全。”
唐玄宗準奏。楊國忠就讓宋昱負責招募新兵和訓練,又讓心腹杜乾運帶了兩萬人屯兵灞上,並由其統領,名義上是抵禦叛軍,實際上是防備哥舒翰。
哥舒翰心知肚明,馬上向玄宗上表:“啟奏皇上,灞上的軍隊屬於抵抗叛軍的防禦軍隊,按建製應該納入平叛的軍隊序列。臣奏請灞上的軍隊納入潼關軍隊統一指揮,這樣有利於平叛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