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暄插話:“他可能是裝病,不願到前線去過餐風宿露生活。借養病之名,躲在家裏享福。父親要親身去一趟他家,探視一下真假。”“好主意,我就不相信,他病了一年多了,沒有死,就應該痊愈了。我這就去他家,給他一個措手不及。”楊國忠手一揮示意散會,起身出了房間。
邊令誠將封常清的上書派人送到京城交給高力士,請他轉呈唐玄宗。高力士進入宮內,將奏折交給唐玄宗。唐玄宗將其隨手放在桌案上,癡想了一會,又拿起來觀看。隻看了幾行字,便將上表往桌案上重重的一拍,狠聲說道:“一派胡言,到死還如此畏敵,看來一點也不冤枉。”
他坐在龍椅之上冥思苦想起來。初戰大敗,已經增長了叛軍的囂張氣焰。現在要剿滅叛軍,需要一個卓越的領軍人物。將在朝的將軍,翻過來覆過去的數了幾遍,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尋找新的抗擊叛軍的領軍人物,確實成了一個大難題。自從下令處斬高仙芝、封常清之後,他幾乎天天冥思苦想,差不多成了一塊心病。此時更是精神晃忽,突然問道:“忠嗣還在漢陽嗎?”
高力士連忙回答:“皇上,王忠嗣將軍七年前就故去了,突然死的,死時年僅四十五歲。”唐玄宗說道:“怎麼死的?他和太子差不多年紀,怎麼會死呢?是不是在忽悠朕?”高力士說道:“據報是突然暴斃,死因沒有詳細說明。有人說是在刑部審訊的時候,用刑過重,落下的毛病。也有人說是受了冤屈,抑鬱而死。”
唐玄宗清醒了,喃喃的說道:“朕糊塗呀,他是在宮中養大的,和太子一起讀書,實際上是朕的養子。連兒子都不相信,雖然沒有處死他,卻免了他的職,對他打擊太大了,難怪他想不開。”也許是老了的緣故,也許是思念太切,王忠嗣死在漢陽他是知道的,當時雖然悲傷了一會,但並不在意。
那時他覺得大唐有的是人才,而且對安祿山開始寵信了,沒有當一回事。此時不同了,所謂戰亂之時思良將,他的確非常想念他的養子,四鎮節度使王忠嗣。
八年前,李林甫怕王忠嗣入朝為相,取待他的位置,便先下手為強,令濟陽別駕魏林上奏折給唐玄宗。狀告王忠嗣,說王忠嗣從小與太子一起在宮中生長,感情很好。現在太子已經年近四十,是該掌權的時候了,要魏林與他一起尊奉太子。看到這樣的奏折,唐玄宗想起了太宗李世明逼高祖李淵下台的曆史,當時王忠嗣掌管了唐朝主力軍隊,如果與太子合謀,那還了得。勃然大怒,立即調征王忠嗣入朝,令三司會審,三司按照李林甫的指使,極力栽贓,欺君之罪證據確鑿。唐玄宗聽不到不同的聲音,相信了李林甫。按照唐朝的法令,王忠嗣應處以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