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630BOOK.LA
馮神威看了李光弼一眼,一本正經的說道:“迅速派人調郭子儀來靈武,朝廷有旨傳達。”李光弼心中不快,但就官職而論,郭子儀排在他的前麵,不敢違抗,對馮神威說道:“是,請問安思順元帥什麼時候回靈武?”
“安思順已經當上了戶部尚書,不來靈武了。”馮神威回頭看了李光弼一眼說道。李光弼立即意識到聖旨的內容與新任節度使有關,內心盤算,安思順調任尚書,朔方節度使的位置就空出來了。現在朝廷派中使來傳達聖旨,一定是宣布任命節度使的人選。馮神威要郭子儀來靈武接旨,節度使一定是他的。我和郭子儀同為朔方副節度使,論年齡我還不到五十歲,正是幹事的年齡。而郭子儀已經年過六十,已經到了退休的時候了。論才能,我不比他差,為什麼用他?我早就盯著朔方節度使的位置,想一展宏圖,不想竟然讓郭子儀搶了去。
他內心有些痛苦,心裏酸溜溜的。但馮神威指名要見郭子儀,他隻好立即派信使去九原通知郭子儀。接到李光弼的速回朔方,有聖旨傳達的緊急傳信,郭子儀立即騎上快馬,一路飛馳,回到靈武,直接進了帥府。
馮神威見郭子儀匆匆到來,馬上從身上掏出黃絹,大聲念道:“郭子儀接旨。”郭子儀顧不得鞍馬疲勞,立即麵向長安跪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現任命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郭子儀擔任朔方軍鎮節度使,總管朔方軍鎮的軍務。欽此﹗”
“吾皇萬歲,萬萬歲。”郭子儀在地上規規矩矩的磕了三個響頭。這是實心實意的,能做節度使是他一生的追求。現在達到了,當然是出自內心的歡喜。
馮神威說道:“郭元帥,皇上將朔方鎮和防禦吐蕃的擔子交給你了,希望你不要辜負了皇上的希望,守好邊疆。現在安祿山的叛軍已經過了黃河,一路勢如破竹,已經占領了東都洛陽。朝廷正在全力圍剿,你如果有好的建議也可以向皇上奏報。”
郭子儀說道:“請中使大人轉呈皇上,我郭子儀肝腦塗地,難報君恩,我一定盡心竭力當好差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送走馮神威之後,郭子儀心潮澎湃,他萬萬沒有想到,花甲之年,皇上會任命他為朔方節度使,接替小他十歲的安思順,竟然當上了主宰一方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自從在武舉考試中,他力壓群英,中了武進士以來。在與突厥、吐蕃對陣的西北戰場上,南征北戰三十多年,雖然作戰勇猛,也在不斷升官,但並不顯赫。在同齡人中,他不算特別出色,隻能算次一等的,以致許多年齡比他小的後起之秀都升到了節度使的位置,他還不能主宰一方。直到去年,才被任命為天德軍使,兼平涼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坐鎮平涼郡防禦吐蕃。
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跟隨比他小十歲王忠嗣,始終兢兢業業。王忠嗣是唐玄宗的養子,十幾年前就成了四鎮節度使。他深得王忠嗣的器重,跟隨他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但王忠嗣在八年前遭李林甫陷害被貶,不久就病逝了。
他不喜歡巴結權貴,沒有人為他在皇帝麵前說話,能夠做到九原太守,憑的就是他的能力和戰功。
這次朝庭能夠任命他為排在全國前三位的軍事重鎮的主官,應該得利於安祿山的起兵造反。如果與以前一樣,朝庭能夠控製局麵,軍隊的作用隻是征服外族,保護邊疆地區唐朝的利益。他不可能頂替小他十多歲的安思順,成為朔方節度使。也就沒有後來二十多年的出將入相的政治生崖,成為中國曆史上力挽狂瀾的大忠臣,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