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同窗相會布衣談平叛 兩軍對壘叛軍換方向(五)(1 / 2)

達奚珣的建議封常清十分讚成,當即說道:“我是皇上任命的範陽、平盧節度使,目標就是要收複薊城,當然要北上抗敵。虎牢關是曆史上的軍事重地,三國時期的三英戰呂布的地點就在虎牢關。現在而言也是重要關口,明日起程,進軍虎牢關。”

封常清的六萬大軍開進了虎牢關,進駐之後,才知道這裏難以駐紮六萬人。現在的虎牢關破爛不堪,由於中原百年沒有戰事,這裏一直沒有駐紮軍隊,城牆失修,已經垮踏得不成樣子,沒有一尺完整的城牆,基本上成了一片廢墟。

為了阻擋叛軍進攻洛陽,封常清將招募的新兵,就駐紮在這片廢墟上,而且有條不紊。這樣大的行動,這樣倉促的時間,這樣惡劣的環境,封常清能將六萬新兵安排妥當。證明他具有特別的治軍本領,和雷厲風行的作風。

朝廷的詔書到了雲中城,任命程千裏為河東節度使、雲中太守。接過詔書,這位八尺的大漢也不覺熱淚盈眶。他對傳達聖詣的中使說道:“請轉呈皇上,臣肝腦塗地難報君恩,隻有以命相報,未將命可不要,雲中城不能丟。”

蔡希德西進軍團,一路勢如破竹,連克馬邑郡和雁門郡城,直抵雲中,來勢洶洶。程千裏蹬上城樓,看到城下的叛軍,對身邊的將士說道:“幸虧方嵐帶來了皇上的口諭,我們提前召募了新兵,修建了城防工事。現在我們有兵有防禦工事,堅守雲中城不成問題,等待叛軍疲憊不堪的時候,再進行反擊,擊敗叛軍,進而攻克薊城,為朝廷收複失地。”

城樓上的守將,個個摩拳擦掌,十分興奮,高喊著要與叛軍一較高下。城下的叛軍,士氣正盛。他們一路殺來,連克州郡,大有不可一世的氣焰。蔡希德親自上陣,帶領軍士日夜攻打,無耐程千裏守得堅實,親自在城樓督戰。兩軍耗在一起,保持不勝不敗的疆持局麵。蔡希德攻不下雲中城,不能從北線攻擊長安,程千裏功不可抹,他擋住了叛軍西進的步伐,保住了長安東北麵不受威脅。

為了執行安祿山的策略,蔡希德不遺餘力,攻城的節奏,越來越急。不時有叛軍軍士登上城樓。程千裏沒有想到叛軍的攻擊力這樣強,他沒有退路,帶領唐軍苦戰。危急之時,親自出馬,蹬上城樓,揮劍殺敵。

方嵐雖有幾分力量,但與有武藝的軍士相比,就差得遠了,這死守城池的戰事,又無奇計可出,雙方拚的都是實力。程千裏雖然看重他,由於沒有大的軍功,也不好提拔他。他非常鬱悶,找到機會,向程千裏提出辭行。

程千裏覺得方嵐不能上陣殺敵,雖然有些膽略,但他現在不需要謀士,呆在這裏也無作用。因此他也沒有挽留。為了補償他向皇上投遞奏折的功勞,給了他一些錢財。方嵐騎上棗紅馬離開了雲中城,向他心目中的英雄封常清的駐地奔去。

十二月一日,唐朝的平叛的大軍從長安出發,唐玄宗親自在勤政樓為榮王李琬和副元帥高仙芝舉行宴會,又到望春亭為他們送行,並給予自行召募新兵的權利。同時任命邊令誠為監軍,督促高仙芝。

唐玄宗這樣重視李琬、高仙芝之行,是將消滅安祿山的重任壓在他們的肩上了。但他不應該任命邊令誠為監軍,讓他束縛高仙芝的手腳,為後來的失敗,留下了禍根。

高仙芝無疑是那個時代眾多武將中的佼佼者,這個高句麗族將領與當時的其他少數民族將領一樣,以其傑出的才能受到了大唐王朝的重用。如果沒有傑出的才能,沒有卓越的戰功,唐玄宗是不會將平定安祿山這樣的重任交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