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誠是張守珪的兒子,張守珪原為範陽節度使,是安祿山的老上司,曾用心提拔了安祿山。安祿山重用老上司的兒子,自是以報恩之舉來籠絡人心。安忠誌本來姓張,他是安祿山新收的義子,改姓安。作戰勇猛,甚得安祿山喜歡,尤其對他忠心。自是全心全意屯守土門,安頓了後方,保證河北老巢不出事,才可無憂無慮的大膽進攻洛陽。
安頓已畢,安祿山帶領阿史那承慶、崔乾佑、田承嗣、田乾真幾員大將,浩浩蕩蕩殺向黃河邊。
常山4郡地處要衝,卡住河北通向河南的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安祿山必取之地。常山太守顏杲卿,是安祿山一手提拔起來的官員。十年間將他由八品官提升到四品,可說是另眼相看。但此人行事忠直剛正,甚有主見,不乏謀略,懂得屈伸之道。安祿山拿下太原之後,他就知道這是反叛朝廷。
現在安祿山率領大軍,氣勢洶洶殺奔常山而來。常山城中驚恐萬狀,很多官員要棄城而逃。顏杲卿當下與眾人商議,他說:“我的這個太守是安祿山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他現在擅自起兵,打著清君側的晃子反叛朝廷,我們不能跟隨。是否依城據守,大家發表意見。”
部下諸將各有難色,長史袁履謙說道:“安祿山兵鋒太盛,我們常山兵少,難擋其鋒,守城無望。”顏杲卿的親信盧逖說道:“常山城池太破舊,又無兵將,如何能擋叛軍的鐵蹄。一言以蔽之,我認為不可能守得住常山郡。要保護常山的百姓,太守隻有另想辦法。”
顏杲卿臉上顯出不安之色,顏泉明說道:“楊國忠欺蒙皇上,安祿山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去捉拿楊國忠,很多人都很讚成。他沒有公開反對皇上,而且還打著保護皇上的名義,不好與其對抗。況且安祿山對父親十分信任,還是觀望一下,看他下一步的行動,如果隻是對付楊國忠,不宜反對。”
袁履謙立即附和說道:“公子說得有理,現在安祿山打著捉拿楊國忠的旗號,很多人都知道楊國忠專權貪腐,都跟著附和。太守大人雖然已經看出他的反心,但貿然對抗,一是力量不夠,必敗無疑。二是支持和響應的人不多,不能組織力量。還是先順從他,看看後麵的情況再說。”
顏杲卿知道部下的想法,心中已有打算,忽聞探子報:安祿山大軍已抵達槁城。眾人聽聞,大驚失色。袁履謙在諸人中素有發言權,他小心翼翼奉勸顏杲卿:“現在形勢緊迫,太守的決定直接關係全城官員和百姓的生命。我建議放棄守城念頭,和其他郡縣官員一樣,迎接安祿山大軍進城。”
顏泉明也跟著說道:“安祿山如今要收買人心,輕易不會殺降,隻要父親大人敷衍得當,非但全郡百姓將士得救,父親也能得到重用。”顏杲卿見防守之事已不可為,便命袁履謙擬表,親自前往安祿山所在的城池,迎接安祿山來常山郡。
安祿山雖然提拔了顏杲卿,也深知他讀書甚多,忠君思想濃厚,正擔心他會不會反對他時,忽聽顏杲卿已經到城下迎接他。安祿山大喜過望,命令安忠誌代表他策馬出城,前來迎接顏杲卿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