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華說道:“先穩住皇上換相的念頭,建議張漸大人擔任黃門侍郎,作接替陳希烈侍中官職的準備,由張大人作左丞相,相爺可以高枕無憂了。”
楊國忠想,張漸有才華,作為他的幕僚很好,要是讓他一起共事,不一定能駕馭得了。因此說道:“這辦法好是好,隻是時間太長,其中變故很多,不一定能成功。吏部侍郎韋見素怎麼樣?你們對他如何平價。”
張漸說道:“韋大人是開元時進士,為人老成持重,與陳希烈性格相似,加上他在丞相手下做事,與丞相有感情。他在朝廷為官多年,吏部侍郎已經幹了四年,比吉溫有競爭力。”
宋昱說道:“相爺可以試探一下,看韋大人是不是跟你一條心,如果他服從相爺,是最好人選。宰相的人選很重要,但下層官員的情緒也要照顧,五品以下的官員,有的已經十多年沒有動了,內心之中甚有怨言,相爺要掌穩朝政,還得靠這些人撐著,調動一下他們的積極性。”
楊國忠點點頭說道:“這事皇上已經交待下來了,吏部早就開始了選官。我讓韋見素主持,這些天他一直忙過不停,看樣子已經差不多了。”
他看了張漸一眼說道:“我明天進宮,推薦張大人為黃門侍郎,讓張倚擔任禦使大夫。張大人作替代陳希烈的準備。”張漸感激不盡。
楊國忠帶著陳希烈一起向唐玄宗彙報工作,唐玄宗很滿意,放棄了立即更換左丞相的念頭。接著楊國忠說道:“安祿山兼職太多,可以去掉他禦史大夫的頭銜,讓黃門侍郎張倚擔任禦史大夫,翰林院大學士張漸兼任黃門侍郎。”陳希烈不是傻子,當然知道楊國忠的用意,馬上反對:“安祿山保衛邊疆,禦史大夫是皇上賜給他的頭銜,要去掉他的頭銜,必須征求他的意見,否則軍心不穩。”
楊國忠說道:“安祿山隻是一個將軍,皇上要去掉他的頭銜,用不著和他商量,他本是胡人,放蕩不羈,對皇上表麵上忠心,實際上擁兵自重,準備謀反。”
唐玄宗說道:“五品以上官員暫且不動,你們要同心協力處理好朝政,一要保持國家的繁榮,二要保證朝廷的穩定。存小異,求大同,不要老是將相不和,窩裏鬥。”皇帝發話,兩人不敢不從,連連應是。
忙碌了幾天幾夜,韋見素按照要求,終於將提拔官員的人選名單搞出來了,交給楊國忠,並準備彙報其中的細節。楊國忠搜索名單,看過之後說道:“現在是非常時期,一些資曆深的官員有怨言,要照顧一下他們的情緒。你這樣搞不行,許多剛剛上任兩年的又要升遷,而那些任職十幾年的還是不能動,打擊了他們。要按資曆的深淺排一個表,資曆深的優先提拔。”
韋見素說道:“這樣做,不符合朝廷的法典,要以政績為依據。按資曆不行,而且也過不了中書省和門下省這兩個關卡,皇上不會同意。”
“我不是說過,現在是非常時期嗎?要用非常辦法,我是中書令,中書省也同意這樣做,置於門下省…,門下省我也有辦法對付。”
韋見素說道:“我們的建議名單和資料要先送中書省審核,審核無誤之後,交門下省提出反駁意見,我們再對審核和反駁意見進行解答,幾進幾出之後,才能上奏皇上。單一隻講資曆,不問功績和能力,恐怕不合適。”
楊國忠火了:“你這人怎麼這樣婆婆媽媽的?叫你這樣做,你就這樣做,其它部門的事,由我去協調,做錯了也是我吏部尚書的責任,不需要你侍郎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