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倚被撮到痛處,心想在長樂郡幹了五年,那地方臨海,一到夏天就得對抗風暴,組織百姓抗災,辛苦得很。現在剛剛回到朝廷,要是得罪了楊國忠,他在皇上麵前奏上一本,隻怕又要下到邊遠地方去了。沒有再堅持要去萬年縣考核,拿起崔光遠的卷宗仔細查看。
楊國忠在大堂裏等得不耐煩了,便衝進內屋,看到張倚正在聚精會神查看崔光遠的卷宗。走近說道:“吏部已經考核過了,你們就不要再費事了,皇上等著要呢。”張倚合上卷宗說道:“我看這考核相當馬虎,程序都不到位,送到皇上那裏也會被退回來重搞。門下省提出意見要有根據,要對皇上負責。”
楊國忠說道:“選官是吏部的事,門下省就不要節外生枝了。趕快簽字,皇上等著。”張倚還想申辯,陳希烈搶在前頭說道:“既然吏部的考核已經做了,卷宗也看過了,崔光遠為官清正,應該升職。門下省已經議定,同意吏部上奏。”從張倚手上拿過吏部的奏折,在上麵上簽了他的名字。
楊國忠立即轉為笑臉說道:“這就是了,辦事應該靈活一些,不能死搬教條。張倚從州郡上來,要好好學學。”拿著奏折出了門下省。
楊國忠當即去了皇宮,唐玄宗正與楊貴妃玩得高興。高力士將奏折送到唐玄宗的手上,唐玄宗接過奏折對楊國忠說道:“何事上奏啊?”楊國忠立即跪下說道:“啟奏皇上,萬年縣令崔光遠,在這個位置上幹了十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三次考核都是優秀。吏部建議升任他為左庶子,經三省議定。現奏請皇上批準。”
唐玄宗將奏折放在桌案上
說道:“崔光遠在長安呆的時間很長,京城的治安一直很好,提拔一下也應該。但左庶子是東宮的屬官,你們與太子交流過嗎?他是否同意?”楊國忠說道:“左庶子是東宮屬官,但也是朝廷任命的,其職責是一方麵輔佐太子,一方麵監督太子。朝廷任命之後,臣再去征求太子意見。”唐玄宗說道:“好吧,你要勾通好,一定要征得太子的同意。準奏,中書省擬旨報朕。”
崔光遠接到詔書,到東宮報到,其時太子正與張良娣在一起下棋。太監李輔國進來報告:“啟稟殿下,左庶子崔光遠請見。”
太子李亨皺了一下眉頭說道:“讓他等等,他與楊國忠打得火熱,先涼一涼他。”李輔國應了一聲是,出房後不管崔光遠,去了另一個地方。崔光遠沒有接到太子的宣招,他不敢擅自進宮,站在宮門外。
張良娣說道:“李林甫的奸細剛走,楊國忠的就來了。這東宮成了他們打擊的對象了,想怎麼整,就怎麼整。太子殿下,我們不能太軟弱了。”李亨將一顆棋子捏在手上,準備落子,又縮了回來說道:“父皇疑心太重,我的兩個哥哥含冤去世就是前車之鑒。我可不能犯他們那樣的錯誤。去年皇上招我到紫宸殿,親口對我說,要我旁聽大臣向父皇上奏朝廷政事。如今半年過去了,高力士沒有來一次東宮。不知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