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艱難地聯絡(1 / 3)

又一天過去了,周信無奈地坐在臨時基地裏。而在他麵前的大屏幕上,包括嫦娥在內的一群機器人都在那裏忙碌著。在經過旅行者號又一天的聯絡嚐試後,依然沒有收到回應。因此,周信最終決定還是以暴力手段強行打開入口。由於旅行者號的強行阻止,周信隻能跟上次一樣無奈地呆在基地裏來觀看嫦娥它們打開地下設施的入口。

“都準備好了嗎?”周信問道。

“氣密室還在建造中。”嫦娥回答。

“還要多長時間?”

“預計將在30分鍾後完成……”

半個小時後,鏡頭轉到了房間內。

“艦長閣下,一切準備就緒,是否開始打開入口。”嫦娥報告道。

“嗯,開始吧。”

工程機器人開始向下挖掘,由於這個地下設施所在的位置很深,而星球表明有著厚厚的浮塵,所以在挖洞的同時,其它的機器人還在加固著通道內壁。

“確定這個地方是入口嗎?”在機器人工作的同時,周信在向旅行者號詢問著具體情況。

“探測器在這個地方的下麵偵測到一條通道型結構,根據對前一個避難所結構的分析,這裏是入口的可能性極大。”

“你覺得這個地方有活人的概率大嗎?”周信抱著希望問道。

“不能確定,但是這個地下設施比前一個避難所的位置更加安全。隻要內部不出現像避難所一樣的機械問題的話,裏麵的人存活下來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周信站起來不安地走了幾步,然後重新坐了下來。

“你說像這樣的地下設施還會有嗎?”

“理論上這種地下設施不可能隻有一個。但是這種深埋在地下的設施,沒有坐標的話以我們的探測器的能力是很難發現的,而且災難後的地殼運動所生成的自然的地下結構也會誤導我們的探測器。我們能意外發現一個避難所已經是運氣好了,這種概率在本艦的計算中都是極低的。”

“在獲得的資料中就沒有類似的坐標嗎?不是連地形圖都有,連那種公共避難所在地圖上都沒有嗎?”周信抱著希望問道。

“這種地下設施的位置都是機密,本艦搜索了所有的資料也沒有類似的坐標位置。至於公共避難所,其實地形圖上是有標識的,但是這一類避難所基本上都是挖空山體建造的,而這種類型的避難所是不可能扛過這場災難的。”旅行者號回答道。

就在周信詢問的同時,機器人也成功地在浮塵中開出了通道,如旅行者號所說的,一道合金門出現在了麵前。

“再嚐試聯係一次吧。”看到這扇門,周信說道,“或許是外麵的塵埃阻擋了通訊呢。”

“理論上不可能。”旅行者號回答,不過它還是嚐試著發送了聯絡請求。

幾分鍾後,旅行者報告:“發送完畢,並沒有收到回複。”

“那就鑽進去吧。”

工程機器人拿起了工具,一會兒,在門的一角亮起了火光,火光持續了5分鍾後黯淡了下來,接著鏡頭開始接近大門。周信看到,剛剛被火焰灼燒的地方一點痕跡都沒有。

“怎麼連一點痕跡都沒有,打開避難所大門的時候不是用的這種工具嗎?”周信有點驚訝。

停頓了一會,工程機器人報告了結果:“上次打開避難所大門用的就是這個,但是這扇大門的材質與避難所大門的完全不一樣,硬度和熔點都比那扇大門高了不少。原有的工具不能使用。”

“那有辦法打開門嗎?”

機器人從旁邊的工具中拿了一個比手上的罐子更小的一個罐子,然後把它接在了噴嘴上,火光又一次亮了起來,這次的火焰反而沒有上一次明亮,泛著微微的藍光。但是周信看到,火焰接觸了大門一會,接觸部分就開始有了熔化的跡象。

“罐子裏麵的是副引擎飛行時所使用的燃料,極度易燃易爆,本艦預計到了這種情況,所以讓它們帶了一點。”通訊器上,旅行者號解釋道,“不過,要打開這扇大門或許它們所攜帶的燃料不夠,本艦將運送更多燃料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