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紅樓舊夢(1 / 3)

紅樓依舊夢依稀

我的所謂的人物評論,總算完成了寫作計劃。之所以說“所謂的人物評論”,是因為我的人物評論,帶有個人的嚴重的傾向性,對書中人物的言行總是立足於一點而借題發揮,目的隻為文意服務。這就很難對書中人物有個全麵中肯的評價(其實是囿於水平不得已而為之),以至於讓書中人物“冤”成一片。為此,時有嗬護我的紅迷朋友的“討閥”之聲。

還有一個之所以說是“所謂的人物評論”的重要原因是才疏學淺。一個沒讀過幾年書的文字愛好者,竟也敢評說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真是無知者無畏!這樣的無畏,有賴於給了我這一平台的“趕海弄潮論壇”;更有賴於論壇中“紅樓舊夢”版的一班“妖精、神仙、凡人”。在她們的“挑唆”之下,讓一個無知的文字愛好者就這樣無畏地胡寫下去。

“趕海弄潮論壇”之“紅樓舊夢”版是我在論壇上呆得最久的地方,算算有四個年頭了,至今我還在那守著一個荒蕪的院子。我是2005年7月份注冊“趕海弄潮論壇”的,人生地不熟,幾乎很少發帖子。半年後的12月份,當時的論壇管理紅杏倚雲女士,為自己的好妹妹超級紅迷飄雪女士開設了一個“紅樓舊夢”版,據說是為了延續“鯤鵬論壇”的紅樓之夢。

“紅樓一夢,癡迷難醒”。這是“紅樓舊夢”開版者紅杏倚雲的開版感言第一句話。道出了所有紅迷朋友最深切的體會。遺憾的是,我錯過了“趕海弄潮論壇”之“紅樓舊夢”的開版儀式。我甚至沒有說上一句祝福的話!幸好我隻是遲到了半個月,沒趕上開版儀式,但卻是“紅樓舊夢”早期發帖者之一,且是最忠實的成員。這點恐怕是紅杏倚雲和飄雪深感意外的。

於是,我見證了“紅樓舊夢”從創始到發展到鼎盛再到衰落最後荒蕪的過程。期間,相聚品文的快樂與文字孤懸無人來顧的傷感,自是無法用語言或文字準確表達。這就是一直想寫篇這樣的文字講講這裏的故事,卻久久沒有動筆的原因。等到想動筆了,卻惶惶然發現,曾經的快樂與傷感已消失在記憶的沙漠中,隻留下一些模糊的東西還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流連。

“紅樓舊夢”版的女性紅迷們皆以“妖”互稱之,比如紅杏倚雲被稱之為“杏妖”。而男性紅迷們則被這些“妖”們隨意冠之稱謂,比如管巴山雨老師為“老神仙”。而我的頭銜字數最多:舊夢妖精最受寵愛的凡人!。這樣的稱謂讓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知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謂,這是對我文字變相的鼓勵,讓我的寫作欲望就像上緊了發條的鬧鍾嘀嗒不止。

“紅樓舊夢”版聚集著一班以《紅樓夢》愛好者為主的朋友們,來此排列文字的大多是紅迷。

除了有正規的紅樓文章;還有正統的文學作品。音樂、攝影、書法、繪畫無所不容,甚至有手工女紅作品。最具特色的是,妖精們嬉笑間皆成的趣文,讀之令人捧腹。給嚴肅的文字注入輕鬆快樂的元素。完全是《紅樓夢》中每次詩會酒令的場景。於是,人在夢中,夢在人中。

可惜的是,也許有人覺得純文學的東西不應該有這些嘻哈的文字,“紅樓舊夢”版搬出了論壇的文學區。給“紅樓舊夢”版以致命的打擊,從此衰落。我一度想改變頹勢,終以失敗告終。我成了“紅樓舊夢”版最後一個夢者。孤獨地寫著我的所謂的人物評論。不止一個人問我:欣賞的人不在了,還寫呀?我說:隻為曾經欣賞的人寫吧,她們會看到的。

行文至此,仿佛又看到了“紅樓舊夢”的妖精們打趣神仙、凡人的場景,大觀園的繁華景象重又再現。紅樓舊夢12釵乍隱乍顯,那一長串熟悉而陌生的名字……

杳然紅杏追雲去——舊夢12釵之首紅杏倚雲

認識紅杏倚雲,是偶然也是必然。蓋因與紅杏倚雲的興趣愛好大體相似。初次接觸紅杏倚雲,竟然不是在“紅樓舊夢”版,而是在“古典詩詞”版,那是關於一首詞的格律方麵的討論,貼來貼往。真誠的交流,倍感親切。於是,便記住了紅杏倚雲這個名字。於是,便有意無意地注意著紅杏倚雲的去向,開始關注起她的文字來。果然不負我之期望,是我同道中人!

再次與紅杏倚雲相遇是在對聯版,而對聯是我最最喜愛的一種文體。雖然沒有與她討論有關對聯方麵的東西,卻時有對句往來。紅杏倚雲的對聯,以婉約見長。自然風物的擬人化很有特色,心思縝密,邏輯性強,佳句連連,讓人羨慕!她是猜謎的高手,對於機巧聯很感興趣。

紅杏倚雲其實最活躍的地方是在雜文版。很對我好發“高論”的劣習,她時有精彩的、駭俗的論點。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關於曆史的結論,她說,曆史都是主觀的。我喜歡曆史,喜歡在曆史的塵埃裏找點遺漏的東西,但我從不敢對曆史妄加斷語,蓋因我的思維方式離不開唯物的窠臼,根本就想不到曆史的主觀因素。細想之下,曆史其實何嚐又不是這樣子的呢?

這使我對紅杏倚雲佩服得緊。一次出差回來,幾天沒有上網,打開電腦閑逛,轉到“趕海弄潮論壇”。竟然發現紅杏倚雲新開了一個版塊:紅樓舊夢。我的精神為之一振,我自幼素喜《紅樓夢》。來到“趕海弄潮論壇”已近半年,總也沒有歸宿感。這回可算有了我胡說八道的地方了,幾天後我發了第一篇紅樓文章,從此樂在其中。我成了紅杏倚雲的鐵杆粉絲!

不知偶像紅杏倚雲哪來的魅力,她的回貼,總是能激起我組合文字的欲望,她鼓勵朋友們排列文字的方式很有一套,她的明顯的客套中總是有一種真誠。這種真誠使人不忍拒絕與傷害。她的回貼從來不是千篇一律的好話。而是變化無窮的表揚。記得她早期在“紅樓舊夢”回我的貼,說:論壇本是趣味相投的人,閑聊感興趣話題的地方,論證不必嚴密。隻是朋友們相互交流,相互探討而已,對嗎?希望能看到您更多的紅樓見解哦。紅杏非常想聽聽呢!

諸如此類的鼓勵舉不勝舉。於是對偶像紅杏倚雲有種莫名的依賴,每一篇紅樓文章總是要先給她過過目,把把關,才有信心發出去。這是因為紅杏倚雲對《紅樓夢》文本非常熟悉之故。紅杏倚雲思想活躍,與她交流紅樓人物,總能有所啟發。她自己也寫了許多高品味的可讀性很強的紅樓文章,最具代表性的是《群芳髓》係列。寫得很淒婉!道盡了紅樓女兒的薄命。

紅杏倚雲是個典型的性情中人,她常常以賈探春自居,她的小窩也總以“秋爽齋”之名冠之。可見她對賈探春的偏愛,其實她根本不具備賈探春的特質,骨子裏倒是與林黛玉有著驚人的相似。紅杏倚雲在網絡上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想必在現實中也是一個有才幹的女人。唯有這點恐怕與賈探春是一樣的。她工作用的QQ群便是由她組建的。這是不是有才幹的信息?

與偶像紅杏倚雲單獨聊天的時候少得可憐,每次都是發現彼此在線,打個招呼,說上幾句話,連個“拜拜”都沒有,便各忙各的去了。但是,讓我感動的是,隻要她在線,無論有多忙,呼喊一聲,紅杏倚雲準能及時回複。她是個重情重義的賢淑女人,她總是能用她的溫柔她的大度溫暖每一個紅迷朋友的心。有妻如紅杏倚雲者,夫複何求?有朋如紅杏倚雲者,三生有幸!與紅杏倚雲說好退休後一起去遊山玩水,但願此約能成現實!

詩曰:

紅樓舊夢續前緣

杏樹花開賽紫嫣

倚閣問君君不語

雲霞日落已成煙

墮入紅樓一世癡——舊夢12釵之二飄雪

在我的印象中飄雪是“紅樓舊夢”真正的主人,她把“紅樓舊夢”當成了自己的家,這裏是她訴說心事的地方;是她靈魂的落腳處。在這裏可以間接看到飄雪現實生活的點點滴滴,有廚藝、有女紅、有音樂、有圖畫、有旅遊,等等。當然更有她很專業的紅樓文章。

飄雪又是“紅樓舊夢”版的第一版主,於是便順理成章地成了群“妖”之首。她的回貼如“妖”般長袖善舞,插科打諢式的風紀語言,獨具特色!非常的吸引眼球。活潑可愛的神態,呼之欲出。如果沒有判斷錯的話,她的年齡應該是最小的,因為那個時候她還沒有做母親!

我習慣稱她為雪超妹妹,因她同時是論壇的超級版主;加之又是一個典型的超級紅迷。而雪超妹妹則起初稱我為老師,遭到我的強烈“抗議”,“老師”之稱謂雖是時下最流行的,比如,影視演員文章娶了比她大九歲的影視明星馬伊琍,文章仍是以老師稱呼老婆。

而我雖有好為人師的毛病,但真要被人呼之為“老師”,總覺麵紅耳熱。蓋因實在沒有什麼東西讓人值得稱為老師的。我的“抗議”有效!超雪妹妹改口叫“偶像”了。偶像就偶像吧,總比叫“老師”讓我更心安理得,更何況偶像總有戲謔之成分,就如我叫紅杏為偶像一樣。

事實證明,我的謙虛是正確的,雪超妹妹之所以管我叫老師,無非是湊寫了幾篇所謂的人物評論。而雪超妹妹不光有很專業的紅樓文章,且對《紅樓夢》文本的熟悉程度,讓人驚訝。這點,雪超妹妹應該是我的老師。

記得我寫的一篇紅樓文章。因是借題發揮,故對人物的正確評價有失偏頗。雪超妹妹很婉轉地指出來,對於書中一些細節,她如數家珍。而我仍然以借題發揮的理由狡辯。企圖掩蓋缺點,偷偷改過來。說實話,我自認對文本非常之熟悉。卻一直沒有注意到超雪妹妹指出來的那些細節,不禁冷汗淋漓。此後,盡可能地注意自己的紅樓文章,以免鬧出笑話來。

雪超妹妹的“情”係列紅樓文章,於細微處見觀點,我真是自歎不如,她看《紅樓夢》很仔細,對於人物的評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以她女性特有的細致通過對人物的見解傳達著自己的思想,觀點鮮明。在她的紅樓文章中極少有“也許”、“可能”、“應該”等模棱兩可的詞。

“情”係列反映了雪超妹妹的文學功底,讓我驚訝的是,有一天,她竟然動筆寫起小說來,並且是當今文壇最流行的一種寫法。當然她的小說仍然離不開《紅樓夢》;離不開曹雪芹。故事的背景便是以這兩個元素展開的。然而,隻是開了個好頭,成了最可惜的“爛尾”工程。

無獨有偶,我也有三個“爛尾”工程,其中就有欠超雪妹妹的文債,那是《紅樓百美詩》,至今隻寫37首,深感惶恐。雪超妹妹是我見過的最癡的紅迷。她覺得曹雪芹就活在她的身邊,是她的故友;知己;親人。在網上,她專為曹雪芹設一靈堂。我為她感動,時有祭拜。

如今,超雪妹妹已初為人母,一心想要個女兒的她,偏不遂願,生了個兒子。自超雪妹妹懷孕後,網絡上便鮮見她的“妖”影。“紅樓舊夢”徹底荒蕪,但她幾乎每天都來看看,看看這個她曾經的家,看看她最最理想的“歇歇腳、喝喝茶、談談天、做做夢”在地方……

詩曰:

飄然天地一精靈

雪格無塵黛玉形

凝鎖心思歸玉石

眸回百轉亦零仃

誤入紅樓也是癡——舊夢12釵之三清風野渡

提筆寫清風野渡。發現,無需找任何素材作參考就能成篇。可見我對清風野渡的熟知程度。與清風野渡的網事,不管時間過去了多久,總是記憶猶新。蓋因與清風野渡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分開過,我們就像網絡中傳說的一對兒,形影不離。如此比喻可能不恰當,卻是事實。

巧的是,去年的這個時候,清風野渡的生日周年,我曾懷著感恩的心寫了一篇文字來敘述與她在網上交往的經曆,並獻上了我最最誠摯的生日祝福。時間過得真快,去年撰文說與清風野渡認識整整四年,今年卻不得不說是整整五年了,記得閑看落花女士曾說,網上認識三年的就是地老天荒了。我想問問閑看落花女士:認識五年的,地會如何?天將怎樣?

言歸正傳,這回要寫的是“紅樓舊夢”版12釵的清風野渡,內容不可太偏離主題。清風野渡來到“紅樓舊夢”版,並紮下根來,有本人很大的功勞。她起初是個對《紅樓夢》並無太多興趣的人。在我的影響下;也在“紅樓舊夢”輕鬆活潑的氣氛下,生性好鬧且又多情的湘女清風野渡很快就喜歡上了這裏。濃烈的紅樓氣息使她很願意也很快樂地惡補《紅樓夢》。

清風野渡螢窗雪案般地很快便熟悉了《紅樓夢》的文本,我在胡侃金陵12釵時,正是工作繁忙的時候,不能如期地完成所欠的文債,清風野渡竟然主動幫我寫了一篇《高處不勝寒的賈元春》,寫得頗有見地,這恐怕是她的第一篇紅樓文章。可惜卻給了我充數!

工作忙完後,我還是重新寫了一篇《高處不勝寒的賈元春》,今天借此機會將清風野渡的《高處不勝寒的賈元春》交還。感謝她在緊急之時伸出的援助之手,欠下的人情,不知如何歸還?清風野渡最具代表性的紅樓文章是《紅樓女兒吟》,一律用詞的體裁,長短句的靈活使用,把她所體會的紅樓人物很好地表現出來,短時間內就有如此準確的心得,令人佩服!

每一篇《紅樓女兒吟》我都認真閱讀過,也胡言過。無論對與否,她都一並笑納。氣度可謂寬宏!因為“惟大英雄能本色”的史湘雲是她最喜愛的紅樓人物。她的《紅樓女兒吟》的橫空出台,顯然是因為我的《紅樓百美詩》,我用的是古體詩,她則選用古體詞。這是她的強項,應該說,古典的文學體裁都是她的強項。奇異的是,她竟然是英語老師而非語文老師。

清風野渡是我見過的網友兼筆友,今年元旦,“趕海弄潮”論壇的朋友們有個廈門之行,我倆都參加了。因為我與她都有自己的文字懸掛在廈門的杏林書院。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除了見到一些很熟悉的卻又素未謀麵的朋友,還有就是見到了認識四年多的清風野渡!

這是個有點家鄉口音的直爽的美女,裏紅外黑的著裝,顯得既莊重又秀麗,讓人很自然地想到史湘雲,但她比史湘雲雅氣,因為她鼻梁上架著一副精巧的眼鏡。鏡片裏的眼眸透著慧黠,果然,這個典型的江南小女子。活潑得很,海邊拾貝殼,一個浪潮打過來,濕到膝蓋,她幹脆躺在海邊的岩石上,曬著她的鞋襪,看海鷗、沐海風、作沉思狀觀潮起潮落。

但她顯然沒有看懂大海的潮起潮落,她是個很重感情的女人,喜聚不喜散是她的特質,看著朋友們一個個離去,她流淚了。數日來,朋友們都在體會著她的溫柔、體貼、細心與關心。“紅樓舊夢”荒蕪了,而清風野渡依然是這荒蕪中一朵奇葩,靜靜地綻放著……

詩曰:

清明梅雨洗塵埃,

風過三湘萬物開。

野杏不知春已老,

渡江潛入夢中來。

由它濃淡勝荼縻——舊夢12釵之四蘅芷清芬

與清風野渡正好相反,蘅芷清芬是我最不熟知的一位。她的一切對我來說是那麼的陌生,蓋因與她從沒有任何形式的交流,甚至她的性別對我來說都可以有不能確知的理由,然而飄雪的一聲姐姐,足以明確蘅芷清芬是位女性,她們生活在同一城市,彼此應該是很熟悉的。

同時,對於蘅芷清芬又有深深的熟悉感。當然,這種熟悉感隻是停留在“蘅芷清芬”這四個字的字麵上,與她同為“紅樓舊夢”的版主,雖是同事,卻彼此不相交流,的確是件憾事。然而朝夕相處,卻記住了一個品行高潔的形象,因她時常向人們散發著友好的奇異的香!

荼縻不爭春,蘅芷清芬有荼縻花的恬淡,卻比荼縻花更加內斂。“紅樓舊夢”開版時,就有她的“妖”影,她是“紅樓舊夢”版唯一一個至今還在不間斷發帖的人。總共28個版麵的“紅樓舊夢”,版版都有蘅芷清芬的帖子,蘅芷清芬似乎沒有“紅樓舊夢”已經荒蕪的概念。

當“紅樓舊夢”人氣旺盛的時候,蘅芷清芬隻是默默地發著她的帖子,因為帖子太多,而她又不是一個活躍者,印象中,“紅樓舊夢”舉辦的每一次活動她都沒有參加。說實話,大家也就沒怎麼注意她的帖子。她似乎並不在意,絲毫沒有影響她發帖子的熱情。

當“紅樓舊夢”群妖作鳥獸散的時候,蘅芷清芬仍然默默地發著她的帖子。她成了荒蕪的“紅樓舊夢”一朵永不凋謝的奇葩。大有“濃淡由他”的意思。網絡中的表現,可以想象她在現實生活中應該也是個濃淡由他與世無爭者,正如她的網名一樣,散發著異香的高品格的人。

荒蕪的“紅樓舊夢”,唯有蘅芷清芬的帖子不時更新。便開始認真地閱讀起她的文字來,發現,她的文字耐讀性很強。絕大多數的紅樓文章都是一事一篇,字數皆在500個左右,講得簡潔透徹,似乎更像是讀《紅樓夢》的心得日記,也見她對中國古典的傳統的文化很熟知。

比如文本中提到的普洱茶;比如林黛玉戲言賈寶玉‘蟾宮折桂’等等。後者引經據典,指明出處。後者對於普洱茶的曆史更是從宋代講起,知識可謂淵博。晴雯死後被抬往化人廠火化這一很容易被現代人忽略的細節,竟被她挖出來感歎一番,其文意於我在寫晴雯時大有裨益。

我竟有差點失之交臂的感覺,一度模仿她的風格發帖。受她一篇紅樓文章《一部貪書》的啟示,我也開始寫些讀紅發現,於是寫了四篇《一部(冤)(詩)(怨)(病)書》。那段時期我的紅樓文字幾乎都是在500字左右,45篇《大觀園韻事知多少》也是這個時期出來的。

這是細讀蘅芷清芬紅樓文章的收獲,這樣的讀紅心得無疑讓閱者受益。蘅芷清芬不光有她的讀紅心得,對於紅學也頗有研究。比如她對脂硯齋看過完整的《紅樓夢》提出質疑,認為:脂硯齋自稱是《紅樓夢》創作過程中的參與者,經曆了十多年的創作過程,一批再批,一抄再抄。竟然說不清後30回成塊的故事。又,目錄一般是在書本開頭,怎麼一起遺失了?

文章邏輯性很強,分析透徹令人信服。蘅芷清芬無疑是個才女,她的畫作《一品紅》藝術水準讓人驚訝。據說她還是一位太極拳高手,這就更讓人驚訝了。

詩曰:

蘅皋唯有知音睞

芷氣相隨寂寞消

清夜幽幽潛入夢

芬菲美景把君邀

半日浮生看落花——舊夢12釵之五閑看落花

許是人已中年,竟然有了閑看落花的興致。落花時節總有離人情緒,莫名的傷感襲上心頭。腦海裏總有曾經的喧囂,那一個個美麗的身影在記憶中模糊不去。於是,當春天再來的時候,當百花再次盛開的時候,我不再置身其中。目的隻是,不要再傷感地看著百花的凋謝。

閑看落花重在一個“閑”字,唯如此,我才能“閑”看落花,而不必徒添傷感。有了這份恬淡的心情,還有什麼不能釋懷的。於是觀賞落花竟成了一件很怡情的事。取名為“閑看落花”的女子,是不是早已悟透繁華過後的蕭條呢?未必!這隻是一個聰明女子的先知而已。

先知不等於感悟!閑看落花便是如此,因她天生異秉,普通人十月孕足即可呱呱墜地,她竟在母親的肚子裏呆了十一個月。有其文為證:娘說,懷我到足月,眼看要臨盆,肚子疼過一陣又好了。於是,我又生生地在娘胎裏多呆了一個月。許是這個緣故,自小我便是愚鈍木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