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政協主席
大型文史資料專輯《“劉巧兒”傳奇人生》,在慶陽市政協及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征集、采訪、撰寫,終於付梓問世。慶陽市政協成立伊始就注重挖掘、整理慶陽的人文史料,在很短的時間內編輯出版了這本專輯,值得稱道。
20世紀40年代,陝甘寧邊區隴東分區華池縣一個普通的農家姑娘,麵對自己一波三折的揪心婚事,在邊區新生活的感召下,為了和自己相愛的人結成連理,衝破重重阻撓,徒步百裏,狀告“棒打鴛鴦”的華池縣抗日民主政府,這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當時,任隴東分區專員兼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的馬錫五,幾次深入到華池山區的群眾中,采取調查、調解與審判相結合的方式,糾正了縣抗日民主政府的錯誤判決,使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一案件的成功審理,轟動了整個陝甘寧邊區。“馬錫五審判方式”也由此而在中外法律審判史上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20世紀中國名案之一。當時延安《解放日報》、重慶《新華日報》等報刊相繼作了大篇幅報道。隨後,從邊區文藝工作者到民間說書藝人紛紛以這一奇特婚案為素材,創作演出了戲劇、鼓詞彈唱等文藝作品,特別是中國評劇院評劇《劉巧兒》的上演,使“劉巧兒”反抗封建婚姻、爭取自身解放的故事傳遍神州,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人觀看後更是倍加稱讚。解放初期,為配合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的宣傳實施,評劇《劉巧兒》又搬上了銀幕。可以說,上個世紀50年代,“劉巧兒”的名字婦孺皆知,“劉巧兒”的故事走紅大江南北,“劉巧兒”精神成了時代進步、婦女解放的一曲讚歌!
文藝作品源於生活。人們在讚頌“劉巧兒”的同時,無不思索和關注著“劉巧兒”的藝術原型——當年華池山鄉裏的那位抗婚女子——封芝琴(小名“捧兒”)其人其事。其實,這位黃土高原上普通女性的經曆更生動、更傳奇!封芝琴終身大事的如願以償,激勵著她為實現自身價值孜孜以求、奮進不息。半個多世紀以來,封芝琴緊跟著共和國的曆史腳步,始終以平民的心態,演繹著耐人尋味的傳奇故事:
她獲得過眾多的榮譽和獎勵——當過省人大代表,縣、鄉、村婦女幹部,縣政協委員,出席過省勞模大會,登上過天安門城樓…一但從沒有因“出名”而驕傲、懈怠;
她經曆過比平常人更多的曲折——“文革”蒙冤、家計艱難、子女夭折…一但這位女強人,麵對苦難,頑強地拚搏著;
她深悟人生的真諦,懂得奉獻的涵義,耄耋之年還辦起“劉巧兒”公司,以“劉巧兒”為注冊商標的“巧兒剪紙”、“巧兒香包”已享譽全國,走出國門……
正因為如此,多少年來,有關她的話題常談常新,不斷見諸新聞媒體,不少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們慕名前來拜訪、看望、拍照、采訪;一封封鴻雁傳書,表達了人們對她的敬意。人們無不感慨地稱道她是一位崇高的女性,偉大的母親,生活的強者,時代的佼佼者!我曾有幸看望過這位老人,她是那麼平實、慈祥和高尚,言談舉止無不飽含著對黨和政府的沒齒之情,著實令人感動。
《“劉巧兒”傳奇人生》這本書,好就好在比較全麵、係統、真實地再現了“劉巧兒”藝術原型封芝琴坎坷的人生經曆和真實的傳奇故事。從該書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作者和編輯們通過翔實準確的曆史資料,以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樸實生動的語言,成功地記述了“劉巧兒”藝術原型封芝琴這一典型人物。在用文學形式寫史料、寫人物的嚐試中,巧妙地把曆史性、文學性和可讀性有機結合,融為一體,不失為奉獻給廣大讀者的一份難得的精神珍品。
這本書好就好在慶陽市政協在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曆史時期,從一個側麵再現了革命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雄壯的曆史畫卷,精心打造了“劉巧兒”這張絢麗的人文名片。
“劉巧兒”根在老區,人在慶陽,名揚華夏,譽享海外。這張“名片”的意義,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其人其事的本身,它深刻地反映出以“劉巧兒”為代表的廣大婦女日績其新的熾烈氣質和奮發進取的時代精神,所以,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怎麼宣傳都不過分。從這個意義上說,“劉巧兒”是老區的榮譽,老區的驕傲,老區最閃光的亮點。這本書的問世,是對慶陽老區人文精神的挖掘和弘揚,是對慶陽老區優良傳統和精神風貌的展示和推介。我相信,這張人文名片,不僅可以存史資政、團結育人,而且對激勵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開拓創新,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值此,我衷心祝賀《“劉巧兒”傳奇人生》的出版發行,對編寫該書的同誌們付出的艱辛努力表示慰問和感謝!
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