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外,秦賢的五萬大軍整裝待發,殺氣騰騰。山內則是萬眾一心,置諸死地而後生的氣概。
“今日我們已經糧草絕無,但我們河東軍上下一心,誓要誅滅叛賊,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之日。我晉王長子李存勖決議與叛賊決一死戰,願隨本將軍奮勇殺敵者,拔出你們的戰刀,讓我們生死與共。”李存勖站在一處矮坡上大聲的激勵士氣。
“生死與共,生死與共。”四萬餘河東軍此時隻求一死,他們的殺氣浩蕩天地。
“殺!”李存勖第一個揮刀衝出了山穀。
在山穀外守候的秦賢見河東軍殺出,便命令駐守在兩旁的弓弩手放箭。雖然是萬箭齊發,但河東軍必死的意誌卻支撐著他們殺出了山穀口。
兩兵在山穀外兵戎相見,一個個都殺紅了眼,彼此見人就殺。李存孝將一名敵軍騎兵斬殺後,奪取戰馬更是驍勇異常。他身後的黑衣十八騎隨著李存孝左衝右殺,殺的秦賢的人馬打敗而逃。
“副帥,敵軍勇猛難當,我們還是速速撤軍吧。”一位都督催馬上前勸秦賢撤兵。
“敵軍目前已經是強弩之末,如果我們今日撤軍,那就是養虎為患遺害無群。傳令下去,進則有賞,後退立斬不赦。”秦賢下令。他也看到了李存孝的威猛,正因為李克用有如此猛將,所以秦賢要務必除去此人,否則聖上江山不穩。
秦賢的將領傳下,士卒們不得不拚命相搏。河東軍剛開始的勇猛全拚一時的怒氣,如今時間稍長,他們一個個便顯出疲勞之色。不久之後,河東軍全線奔潰。李存孝救下李存勖策馬往河內方向而去,跟隨者不足萬人。
李存孝一跑,秦賢便知時機已失,傳令收兵退守溫縣。並飛鷹傳令給返回的張誌,讓他有機會便鏟除落網之魚。
李存勖與李存孝率領殘軍洗劫了一處小鎮,在鎮上休整了兩日,便遇到了南下的李存信所部。張誌由於怕被河東軍圍困,便一路奔回了溫縣,沒有派出探馬搜尋李存勖殘軍的消息,這為日後河東軍破滅秦宗權埋下了隱患。
五月十四日,李克用大軍進駐武德。李存勖與李存孝的五萬先鋒軍隊,隻有一萬三千餘人返回,其他全部戰死。李克用為了及早救出愛子,在河內十數戰死傷達三萬餘人。自去年七月出兵以來,二十萬河東軍在短短一個多月內便損兵折將七萬餘人。
張誌在阻擊李克用大軍的時,死傷二萬三千餘人,秦賢部死傷不到五千餘人,加之鎮守懷州的五萬大軍隻有二萬人返回。在這一個多月內,他們的大軍也死傷高達近六萬人。
為了確保北線戰事不會惡化,秦宗權將防守李茂貞的軍隊調往溫縣三萬,使溫縣大軍再次達到十萬之眾,如此對抗十三萬河東軍則不會落下風。
武德河東軍大營。
“兒臣無能致使大軍死傷慘重,請父王治罪。”李存勖帶傷前來大帳向李克用請罪。
“存孝大意,累三哥大軍陷入死地,請義父治罪。”李存孝也跪在李克用帥案前請罪。
“爾等無能累及大軍,若不斬殺你們,本王何以服眾?何以麵對河東父老?來人,將這兩個逆子推出去斬首示眾。”李克用拍案而起,大聲斥責李存勖與李存孝兩人。
“義父息怒,王爺息怒。”大帳內四位義子太保以及眾位將帥紛紛跪地為他們二人求情。
“義父,三哥與十三弟雖然兵敗狼牙山,姑念他們懷州之功,就讓他們戴罪立功吧。”十二太保康君立懇求道。
“義父,十二弟說的極是。目前兩軍交戰,我方繼續三弟與十三弟這樣的驍勇之將,如果義父將他們斬殺,隻會令親者痛仇者快。”二太保李嗣昭跪行兩步進言。
“請王爺念在正是用人之際,就饒恕兩位太保吧。”大將徐源紹進言。
“看在眾將求情的份上,本王便暫且讓你們戴罪立功。下去養傷吧。”其實李克用並不想殺他們,隻是借眾將的求情來下了這個台階。
“謝父王不殺之恩。”
“謝義父不殺之恩。”
當秦宗權與李克用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住在晉陽城的李俊卻惹上了麻煩。
由於多次試驗自製火槍失敗,李俊心情一直不好。這****與馬宇兩人在後院的鑄造房私自研究火槍失敗的原因。
“公子,你看是不是因為鑄造火槍的鐵不夠堅硬呢?”馬宇低聲說道。
“不可能,這樣的堅硬度,絕對沒有問題。”李俊拿著炸膛的鐵塊翻看著。
李俊前世雖然沒有接觸過真正的槍械,但它的基本原理還是清楚的。他知道火槍炸膛根本不是鐵的問題,而是有一些不為外人知道的因素困擾著他。
“難道是因為上蒼不希望這種火器提前出現?”李俊自語道。如果冥冥之中真的有定數,那麼自己是不是該放手呢?
就在李俊打算放棄的時候,腦中靈光一閃。既然做不成火槍,做成手雷也不錯。想到這裏李俊便讓馬宇停了,在無數碎鐵塊中挑了一個核桃大小的鐵塊。帶著馬宇出了鑄造房來到一處花草滿地的空地,用了四成的力氣將手裏的鐵塊扔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