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君臣辯事(1 / 3)

序:明朝,自洪武皇帝朱元璋於1368年建國後,經過永樂、洪熙、宣德三朝治理,國力達到鼎盛。有“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的美稱。但到了明英宗正統時期,由於英宗寵幸太監王振,導致王振的勢力膨脹。權傾朝野,黨羽遍布天下。而王振已逐漸成為大明朝的掌權人,古語雲:“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此句用於王振的身上再為之不過。正統十四年(己巳年)七月十七日,英宗親率五十萬大軍征北元,王振偕同。太師英國公張輔、太師成國公朱勇、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大學士張益、曹鼐、吏部尚書王直等大小上百名官員隨從。八月十三日,由於在王振的錯誤指導下,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土木堡之變】明軍與瓦剌軍展開血戰,結果全軍覆沒,所有隨行大臣大部分戰死,英宗皇帝被俘。繼而景泰帝受命登基,並在兵部尚書於謙的指揮下開始了北京城保衛戰,擊退了瓦剌軍強烈的進攻。使得政治局麵和國家的形式得到了穩定。景泰元年(庚午年)八月,在北邊被俘一年的英宗回京,囚於南宮。景泰八年春正月,英宗複辟,改元“天順”二月,廢景泰帝為郕王,遷西內。在報複的心理狀態下,殺於謙、王文,籍沒其家。英宗後期的統治中,以曹吉祥為首的宦官因在“奪門之變”中立下功勞逐漸得勢,政治愈加腐敗不堪。天順八年春正月,英宗駕崩。二月,尊廟號英宗,葬裕陵。其身後的皇位由皇太子朱見深繼承。是為憲宗,明年改年號為“成化”。成化皇帝即位後,兩廣發生大規模的****,由此中央朝廷開始著手對付兩廣蠻寇之亂,並在此次征討中有兩個重要的人物開始走向曆史的舞台並影響了明朝曆史的進程。

天順八年冬十月,立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降臨在北京。如鵝毛般的雪花伴隨著微微地冷風晃晃悠悠從天空慢慢飄落下來。潔白的雪花覆蓋在往日代表著皇家威嚴的紫禁城宮殿的黃色琉璃瓦上,使所有的宮殿顯得也是那麼平凡、那麼普通,但是在平凡普通的深處卻透出了皇權至上的那種霸氣。

建極殿裏,掛著“敬天法祖”金色字樣匾額下的龍椅上,坐著一位十八九歲的男子。相貌俊秀的他有著一雙明亮且深邃的眼睛,一對細長且墨黑的眉毛。鼻直口闊,麵容圓潤又白淨。他頭戴金色絲織烏紗帽,身穿一件盤領、窄袖的黃色龍袍,龍袍的前後及兩肩各織金絲盤龍一條。在龍袍的外邊披著一件黃色龍紋的皮衣,一條白色玉帶係在腰間,腳上穿著一雙黃色的皮靴。儀態大方的端坐在書案後若有所思的看著大殿裏站成兩排的大臣們。

成化皇帝【朱見深】表情嚴肅地對大臣說“各位愛卿,今日朝會,你們知道是什麼事嗎?”

“陛下可是為了兩廣的事情煩惱?”

成化皇帝將目光轉移到說話大臣的身上,這位大臣已到天命之年,身高六尺,體態微胖,麵貌忠厚,三捋長須飄於胸前。他頭戴鑲玉烏紗帽,身穿用紗羅絹織成的徑五寸大獨科花紋緋色朝服,朝服上繡的是仙鶴圖樣補子。腳上穿著一雙黑色的皁靴,手上捧著一柄寫滿小字的玉笏。

成化皇帝驚訝地問“賢老,你是怎麼知道的!”

李賢【字原德】用同樣驚訝的目光看著成化皇帝說“皇上,您剛才不是給我們說過了嗎!怎麼,忘了?”

“啊!我剛才說過了嗎?”

“說了。”

成化皇帝尷尬地笑著說“噢,不好意思啊!最近沒睡好。加班加的有點晚”

李賢用說教的語氣對成化皇帝說“晚也要早點休息啊,您剛登基許多政務還得您親自處理,可不要累壞身體。一些不健康不必要的夜間活動就不要參加了,要嚴格的按照作息時間休息,這樣次日才有精力處理朝政。您說是不是?”

成化皇帝滿臉堆笑地說“好的,一定謹記老愛卿的教誨。”說完,又恢複剛才威嚴的樣子繼續說“不知眾位對兩廣的局勢有什麼建議嗎?比如說,何人統兵?大家說說吧。”

這時從朝班中走出一人,此人身高七尺,身材消瘦,長須,書生氣十足。相貌略顯滄桑,年歲在四五十歲之間。頭戴烏紗帽,身穿紗羅絹織成的徑三寸小獨科花紋緋色朝服,朝服上繡的是錦雞圖樣補子。腳上穿著一雙青色皁靴,手上也是捧著一柄玉笏。他擲地有聲地稟奏道“峽賊為亂久矣,其始皆由守臣以招撫為功。譬之驕子,愈恤愈啼,非流血撻之,啼不止。浙江左參政韓雍有文武才,以討賊屬之,可抒南之憂。而諸將中惟都督趙輔略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