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吟梁園者仙人後 尋仙人技離家走(1 / 2)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台間。平台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歌且謠,意方遠,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開封城東南外約有二十裏處的小道邊上的一間民房裏,一個十七八歲的男孩站在二樓窗戶邊上,微閉著眼睛,搖頭背著李白的《梁園吟》。吟誦完,他站在那裏出神,忽然間似乎想起了什麼,回頭大聲的問屋裏:“爺爺!是不是這首《梁園吟》讓我的祖祖祖祖祖祖……祖奶奶看上了我的祖祖祖祖祖祖……祖爺爺?”

“小孩子,不懂不要亂說!”這時屋裏慢慢地走出一位老人,看去滿頭的銀發,但是臉上絲毫不見皺紋,反而有股嬰兒般的紅潤。

“慕白啊!說起這首《梁園吟》,裏麵還有個故事呢!想不想聽故事啊?”

“想想想!”慕白說著拉著老人的手坐到床邊。

“要說他們兩個的相識,還是很浪漫的。那還是在女皇武則天時期,說是李白酒醉梁園,詩興大起,便揮筆在牆上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園吟》,寫完了可能還找個牆角撒過尿,然後提起長衫歪歪倒倒的走了。走後不久,宗氏就和仆人來到了這,看見這首詩,久久不能釋懷。正好梁園的人看見了,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並花千金買下了這麵牆壁。於是也就留下了這段‘千金買壁’的佳話。這個宗氏是當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閨秀,並且也是忠實的道教信仰者,可以說和李白是誌同道合。後來兩人結婚了,在李白因李璘案下獄,發配夜郎時,宗氏才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就留下了我們這一支李白後人。”

“那我現在學的《太白劍法》也是他創的嘍?”

“恩,是的!”

“他整就一個書生,怎麼還會武功呢?”

“這就是你自己沒有用功了。《俠客行》你讀過沒有?裏麵有這麼幾句:‘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後世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寫的別人,其實寫的是他自己。並且這首詩裏麵包含了《太白劍法》的精髓,叫‘三分不醉七分醉’,暗藏了許多劍招,像‘遝如流星、持觴勸侯、白虹貫日、脫劍橫膝’等等。我們家傳寶劍‘吳鉤’,秘傳內功《太玄經》,詩裏也有記載。”

“那他後來怎麼成仙了?”

“他不是成仙了,他本來就是神仙!”

聽到爺爺的這句話,李慕白愣在了當場,隨即就問緣由何來。老人從腰間摸出一個酒葫蘆,咕咚咕咚喝了幾口,用袖子胡亂抹了一下嘴角的酒,就道出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原來李白本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也算是玉皇大帝的近臣,但是總是貪酒誤事。在王母娘娘的壽誕,也就是在蟠桃會上,太白金星與太上老君的兩個童子喝的酩酊大醉。太白金星這一醉就是三天,話說第二天上朝,玉帝老兒不見傳喚官太白金星,就問左右何故。托塔天王李靖就說出了原因,玉皇大帝感覺很是沒有麵子,又想起前幾個月太白金星招弼馬溫之事導致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怒之下就下令把太白金星打下凡間兩個月,也就是60天。太上老君的兩個童子不用上朝,但是也在案發現場,就罰一個月。太上老君跟太白金星平時的關係還不錯,向玉帝求情說讓太白金星投胎在李姓人家。於是,轉世之後太白金星就姓李,單名一個白字,字太白。俗話說,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李白也就活了60歲。在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也就是李白24歲的那一年,他出蜀仗劍遠遊。在江陵李白遇到了一位影響其一生的一個人,這個人是天台道人司馬承禎。天台道人原是張天師的徒弟,奉玉帝之命在江陵點化李白,開其慧根,令李白找回前世的記憶。憑著記憶,李白自創《太白劍法》和《太玄經》,並在江陵寫下流傳至今的大賦《大鵬遇希有鳥賦》。因為前世身為太白金星的時候就愛喝酒,所以劍法和心法都需要在喝醉的時候練習,所以李白又被後人稱為“酒仙”。在60歲時,李白已修回原來的境界,元神飛天之後,不到兩年,本體也就去世了。

二為尋仙人技欣然離家走說完李白的故事,老人拿起酒葫蘆,仰脖大口喝了起來。待放下酒葫蘆,看見李慕白望著窗外的綠草地出神,老人又滋溜一口酒,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問道:“想什麼呢?”

“爺爺,你說我們還能成仙嗎?現在可都是二十一世紀了!”

“傻孩子!我們無奈現在都好幾百年沒有再出過成仙的人了。要不是《太玄經》最主要的部分缺失,我現在也不會才剛剛進入元嬰初期,杜家和白家的那兩個老頭子可都是穩入元嬰後期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