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華,原沈陽市幹部。退休後一直從事社區工作,熱心於老年人的福利事業。因為周淑華為老年工作作出的突出貢獻,獲得了沈陽市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範的稱號,還被遼寧省總工會評為退休管理模範幹部。
已經70多歲的周淑華老人在20多年前就做了一件在全國有影響的事情:創辦了全國第一家老年人婚姻介紹所。幾年前,就是這位周淑華老人又創辦了一家“關愛空巢老人服務中心”。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有一天,周淑華去一家銀行交電費。她前麵就一位老人,可十幾分鍾過去了,那位老人還沒有辦完。她想,是不是老人有什麼困難。一向熱心的她,就想幫幫老人。這是一位80多歲的老人,手不那麼利索了,證件用一塊布包了好幾層,用完再包起來。錢也是這樣包了好幾層。所以,老人的動作就特別慢。當周淑華想幫忙的時候,老人拒絕了。人家不知道她是好人還是壞人。後來,周淑華知道這位老人是一個人生活,孩子都忙,這些事情都是他自己做。周淑華想,要是有熟人能幫助老人就好了。
周淑華從一份有關空巢老人的材料中了解到,現在社會中還有一些空巢老人得不到社會救助和居家服務。這些空巢老人精神寂寞,家政服務缺失,看病就醫難,缺少陪護。於是,周淑華找到沈陽市和平區民政局的領導,說了自己的想法,立刻得到了支持。很快,“關愛空巢老人服務中心”正式掛牌了。
在那些空巢老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老人自己生活。但他們年紀畢竟大了,確實需要找一個保姆。對此周淑華很操心。那天,周淑華接到了一個求助電話,是一個獨居的老太太打來的,她讓周淑華幫著找一個保姆。可是周淑華給她找的兩個保姆她都不接受。本來,這事周淑華可以不再管了,但是,對空巢老人的責任心卻讓她跑了很遠的路,來到老太太的家裏。那天,周淑華和老太太談了許久。周淑華用她那顆熱情真誠的心,解開了老太太心中對於保姆的誤解,使她最終找到了滿意的保姆。
在空巢老人中,還有一些生活上有困難,請不起保姆的。對這部分人,周淑華設置了一條求助熱線,隻要那些需要幫助的老人打來電話,就馬上過去幫助。需要解決的有許多是日常小事,她就在平時組織社區裏的熱心人,讓更多的人來義務做這些事。
周淑華知道,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大的苦惱就是寂寞。老人一個人在家裏最高興的事,就是有人陪著說話。為此,周淑華組織各種活動,讓有共同愛好的空巢老人一起參與。
她把書法、繪畫、唱歌等活動搞得有聲有色。許多外區的老人知道了也都來參加,結果,來周淑華這裏參加活動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了。老人們在這裏不僅找到了知音,最主要的是不寂寞了,成了快樂的空巢老人。
有的老人因為行動不便,不能到活動室來參加活動。但是,他們卻需要有人陪著聊天。於是,周淑華就組織那些有意獻愛心的人組成義務陪聊團。當空巢老人需要有人陪自己說話時,就找他們。他們有時間了,也會主動找那些空巢老人說話。
在空巢老人中,單身的占了很大一部分。這些空巢老人渴望再有一個家,渴望找到可心的老伴。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老人們的願望無法實現,是周淑華幫助這些老人找到了晚年生活的另一半。
有一次,周淑華接到一位退休工人的電話。電話裏,老人講了自己的孤苦和傷心經曆。於是,周淑華決定親自去看望這位老人。經過幾次尋找,周淑華才找到老人的家。一進門,周淑華就驚呆了。房間裏杯盤狼藉,到處都散發著黴味。老人骨瘦如柴,懷裏抱著妻子的骨灰盒。周淑華先是幫助這位老人打掃衛生,然後與他耐心交談。周淑華知道要想解決這位老人的問題,必須給這位老人找個伴。周淑華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把一個各方麵都讓這位老人滿意的老伴帶到了他麵前。最終讓這位空巢老人重新煥發了生命的熱情。
周淑華老人退而不休,為服務老年人幾十年如一日地操勞。她以一顆仁愛之心對待老年人,不僅從物質生活上關心他們,更是從精神方麵給他們愉悅和幸福。她把別人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幸福,體現了偉大的人性光輝。
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發展老年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美德,1996年8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並於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法的製定與實施,進一步明確了老年人所應享有的權利,明確了社會各界在保障老年人權益方麵的責任和義務,有力地保障了老年人的各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