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袁安憐民不忍掃雪(1 / 1)

袁安(?—92年),字邵公。東漢大臣,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少承家學。舉孝廉,任陰平長、任城令,馭屬下極嚴,吏人畏而愛之。明帝時,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號嚴明,斷獄公平,在職十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後曆任太仆、司空、司徒。袁安不畏權貴,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書,節行素高,名重當時。

袁安是東漢人,為官以清廉著稱。當他還是一介平民時,家住在洛陽城內。有一年冬天特別冷,下了一場大雪。大雪從半夜時分就飄飄落下,不久就給整個洛陽城披上了一層厚厚的銀裝。

到天明的時候,雪才稍稍小了些。天剛蒙蒙亮,就有人出來揮舞著掃帚掃起雪來。袁安這天也早早地起了床,拿起掃帚就要去掃雪。當他打開大門時,卻發現有一群人在他家門口避寒。大雪堵路,行人和那些無家可歸的人都不敢往前走。看著這些可憐的人又冷又餓,袁安心中不免為他們傷心。自己雖然也沒有錢,日子過得也很艱難,但是下雪天還有一間破房子可以避寒,還能喝上一碗熱湯驅寒。袁安輕輕地把大門關上,他不忍心因為掃雪而趕走這些苦命的人,心想:就讓他們在這裏避避吧,我沒有火給他們烤,也沒有東西給他們吃,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讓他們在我家門口避避寒。

於是他放下掃帚,又回到屋裏,屋裏其實也不暖和,木炭已經燃盡,他隻好又鑽到被窩裏取暖。他搓著手,蜷著身子,忍受著饑餓,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天已經大亮,雪也停了。各家各戶都出門掃雪了,袁安看家門口的人沒有離去,依舊躺在炕上。

洛陽的地方官這天也早早地來到衙門,準備親自下去視察,監督各家各戶掃雪。地方官走在街上,發現家家戶戶都出來掃雪了,很是高興。但當走到袁安家門口時,發現厚厚的雪還堆在地上,絲毫沒有掃過的痕跡,那些避寒的人依舊聚集在袁安家門口。

地方官來到袁安家門口時,避寒的人們都被嚇跑了。地方官心想這麼冷的天,是不是這家的主人沒有炭火,給凍死了。於是忙命人將他門前的雪掃開,走進屋子,看見袁安瞪著雙眼,目視屋頂,直直地躺在炕上。地方官很是生氣,問道:“你怎麼不出去掃雪?”

袁安慢條斯理地起身說:“大人,您也看到了,剛剛我家門前那麼多避寒的人。別人家一掃雪他們就被趕走了,於是都跑到我家門口。這麼冷的天,他們又冷又餓,我不忍心打擾他們,把他們趕走啊。”

地方官聽後很是感動,覺得袁安這樣富有仁愛之心,如果能為朝廷效力,一定會是個為民造福的好官。於是地方官不但沒有責備他,還舉薦他當了孝廉。日後袁安還擔任了司徒、司空等官職。

袁安無法更好地幫助那些受苦的窮人,他能做的就是不驚擾他們,讓他們在自己家的大門外躲避風雪寒冷,即使受到官府的責難也不改變。正因為他素來有這種推己及人的愛人之心,所以在日後的為官生涯中才能心係百姓,為民請命。

東漢明帝永平十三年(70年),經三府共同推薦,朝廷認為袁安能治理情況複雜的郡縣,袁安便被任命為楚郡太守。當時,受楚王劉英謀反案牽連的人有好幾千,明帝甚怒,奉命辦理此案的官吏很急迫,許多人被屈打成招,死了很多人。袁安到郡後,不到官府,先往監獄暗察,清理出許多無明顯罪證的人,寫出名單要釋放他們。府丞、掾吏得知都急得跪下來與袁安爭辯,認為這種做法有阿附叛賊的嫌疑,依法應與他們同罪,不能這樣做。袁安說:“這樣處理如果不合理,身為太守,我會自己承擔責任。”於是一一分別上奏,皇上感到袁安所說有理,便同意袁安的做法,因此獲得釋放的有四百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