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3)

第7章

那就換一種活法。父兄兩代為官,父親這一班車沒搭上就搭哥哥的車。小弟不想再幹馬路工了,他要搭搭哥哥這班車。哥哥比父親的官還大,父親不過是區長,而哥每已經是市長一級的幹部了。他祀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哥哥身上了。哥哥很疼徳。他家哥四個唯他最小。哥哥不能不管他,不能看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就給哥哥寫信,打電話,讓他給想想辦法。他的區域很寬泛,調沈陽也行,在哈爾濱也行,反正哥哥的關係多得很,而且都是很大的官,說話都很管用的。信寫過去了。一個月,二個月,杳無音信。於是就打電話。這次是哥哥接的電話,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沒出息,路是自己走的,靠別人算什麼能耐?沒有本事,給你個國家主席也得下台。別想在我這解決!哥哥說的多絕情!弟弟急了,本也是血性漢子,本也想發火,但再發火他也是哥哥,於是仍然求他:大哥,我輕易不張,你想,咱爸那時候就說是堅持原則,非把我弄到建設兵團,結果咋樣?是他對了還是人家對了?還不是堅持原則的人錯了?哥哥,爸爸那時不管我,你也不管我?哥哥仍然堅守原則。就像當年父親堅持原則一樣。哥哥爸爸那時候堅持原則沒有錯,永遠也沒有錯。那是別的人錯了。弟弟現在的時尚就是這樣,你能說大家錯了?哥哥大家是迫不得已而已,沒有幾個人心甘情願這樣做的。早些時候,我們的黨風和社會風氣不是這個樣子的。弟弟:既然如此,大勢已定,你不隨波逐流誰有本事能挽救這局勢?誰能救大廈之將傾,誰能補將漏之天?哥哥不正之風並不是大家呼啦一聲一塊搞的,往往是極少數先搞,然後是一點一點把大家往壞裏引,最後形成目前這個局麵的。對付它也有一個方法,那就是以子之矛,攻其之盾,那就是就得有不隨波逐流者,敢於說“不”,敢於拍案而起,敢於抵製不正之風。這也會是少數,但它代表著共產黨員的本質。它也可以一點一點往好的地方引,最後再回到健康的過去。弟弟:你們信守原則,我呢,我隻是個普通人,我僅僅就要一點點好的生活,它並不比人強,隻是我要求不比別人差。現在我遭人冷眼,受人歧視,生活在最底層被人看不起,你們知道嗎?我的一生就這樣過去,我不情願!因為這不是我的錯,而是你們堅持原則的錯,是我聽你們話的錯。我並沒有和同時代的人公平地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而是一回來就比別人差。差的原因是什麼?是我比他們缺少知識?缺少才能?都不缺。恰恰是你們信守了當初的諾言堅持了你們的原則,才使我在起跑線上後退了一步。正是這關鍵的一步,使我落在了別人釣後麵,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我需要的是生活,你們需要的是原則。你應該替父親償還我的過去。你們都是共產黨,我把你們都看成一回事。你們盡管抵製你們的不正之風好啦,我隻是討還我的公遒。你們過去欠我的,我今天索要回來就是,這不是不正之風⑦我不想犧牲自己,不想當你們堅持原則的犧牲品6哥哥像你這樣的人是一代人上山下鄉的人成百萬上千萬,別人怎樣償還自己的青春?他們也要討公平怎麼辦?他們既沒有當過處長區長的父親,又沒有當市長的哥哥他們怎麼辦?―參參9參參爭總而言之,哥哥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堅守著父親曾經堅守過的原則,成功地狙擊了弟弟的綺想。直到現在,小弟仍是馬路工。他怕是要一輩子幹這行當了。上邊哥倆的對話,筆者認為有必要說明。在現實中,就弟弟的工作問題,確實哥倆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唇槍舌劍,不一而足。張鳴岐是老大,很有大哥的樣。這是他哥倆唯一的一次爭吵。隻是有的話比這深,有的話比這淺罷了。張鳴岐犧牲後,他的父親,一個值得尊敬的老共產黨員含淚說了兩件事:郭峰同誌從遼寧調到黑龍江省任省委書記時,鳴岐專程陪他去哈爾濱赴任。安頓好之後,鳴岐曾陪父親去看望他。臨走,郭峰同誌握住鳴岐父親的手說,鳴岐和我長期在一起,他是個好同誌。如今他已是半個遼寧人,我們算是老鄉哩。你是個老同誌啦,有什麼事盡管說,我一定盡力辦。我不在的時候,給我秘書說。說著,認真地把電話號碼告訴了張鳴岐的父親。鳴岐的父親是個一輩子沒有向人張過的人,見郭書記如此誠懇,便說,謝謝,我是不輕易向人張約人,這一次還真有事找您哩。下次專程米拜訪吧。郭書記說,好,下次苒約,我等您。從郭書記家出來,半道上,張鳴岐就忍不住對父親說,人家郭書記是客氣。他剛來、咱千萬不要給他出難題。我們關係不錯,逑是這樣,咱越要支持他工作,不能使他為難……張鳴岐回到沈陪後,不放心,又特意打了長途回去,再一次提醒他,千萬不要給郭書記添麻煩……父親理解兒子,就像當年理解自己那樣,他沒有去找那位誠懇的省委第一書記,保持了他最後的榮譽。第二件事仍是同樣內容。嶽其峰省長不久前也調到了黑龍江任省委書記。他又一次打電話給父親說,嶽省長我們很熟您千萬不要因私事去找他,別給他添麻煩……為了一種信仰,為了捍衛自己的信念,他們默默堅守著許多人已經放棄的原則。這原則就是他人生的陣地。不管這陣地上有多少人,也不管形勢多麼險惡。他都默默堅守,絕不棄。他用他的人生來證明。他是能夠做到的。有的人是用一件事來證明,而他是用一生來證明。他把信仰的大旗又一次插在我們曾經浴血奮戰過的黑山塔山,錦州城頭,以其特殊的意義呼喚著國人的良知。我們的三大戰役就是從錦州開始的,我們解放全中國的第一步也是從錦州邁出的。張鳴岐的時代山峰也是在錦州隆隆升起的,這一切隱含著什麼深層的含義,有沒有必然的聯係,或是神秘的暗示呢?—份緊急情報畝民強市大討論誰說不管就是市場經濟,六去淩海1994年1月24日,《遼寧日報》第一版刊登一篇文章,題目叫《朝陽三喜》。這三喜是人均收超全國平均線;首次實現糧食自給有餘;提前兩年達到“八五”目標。朝陽一遼西地區一個經濟落後被列為全國十大貧困地區之一的城市,近兩年打了翻身仗。1993年,朝陽市農村人均收實現93元,出全國平均農村人均收的86元高出43元,率先把全國十大貧困地區的帽子甩進了渤海灣。它的糧食總產達到1235億公斤,比上年增長32《,比曆史最高的11億公斤還高出11“,全市農民人均占有糧食5公斤。1993年,朝陽市生產總值由1992年的44,17億元增加到6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增加到1137億元,提前兩年完成了“八五”計劃指標,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幅度均居全省前例。朝陽,在遼西5市中,一直是挺不起腰杆的小弟弟,在老大哥錦州市麵前,總是個窮親戚的形象。多少年過去了,人們並未把它當回事,年複一年,它都在那裏瑟縮著,沒有大的作為。可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兩年功夫,它就突然躍起,給人一個精彩的亮相,甩掉了貧困褶子、輕輕鬆鬆,談笑間換了天地。張鳴岐特意把這張報紙剪了下來。這是一份緊急情報。一紙動員書。在市常委會上,張鳴岐說,這幾年4錦州改革開放的成績不小,但總的來說,步子邁得不算太大,和省肉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是明顯的。目前。這差距是趑來越大,和落後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小,追兵越來越近。我們錦州的日子不好過嗬。錦州占有天時地利之便,自然資源豐富,曆史上是有名的富庶之鄉,為什麼落到這份田地?我們為什麼“有優無勢”張鳴岐的詰問在錦州的天空上掠過一道閃電,使錦州開始警覺。錦州開始處於一種超常的氣氛之中。在一家企業,張鳴岐動情地說,有一次我從外地回來,打電話讓人去接,一出火車站,看見一大溉小汽車,連公安局的耆車也開來了,我的心一下子沉下來了,我感到難過。這就是錦州,這就是中國。一個小小的市委書記,就這樣興4師動眾,至於嗎為什麼大家的注意力和興奮點都集中在這方麵,不去考慮考慮我們錦州?很顯然,去接的各單位領導心情各異,很複雜。我認為,錯不在下邊,而在蕭牆之內,也就是在於我們領導。領導喜歡什麼,提倡什麼,下邊就幹什麼。那一次,我發了火。坐在車裏看到錦州圍觀車隊的老百姓,我覺得像坐在針氈上,難受哇,覺得對不起錦州的老百姓。錦州搞成這個樣子,你風光什麼?威風什麼?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車隊去接我了。張鳴岐對市委辦公室的幹部說,從材料上看,從字麵上看,咱們錦州市人均收要比朝陽高出許多,但是,我不相信。長期以來,我們搞虛的、假的,所以我主張要想知道群眾的收情況,得去看群眾的飯碗。咱錦州為什麼上不去,也得親自下去調查研究一番,看看到底為什麼?錦州被一道閃電擊中了。錦州沒有雨季。它處於長期的沉悶幹旱之中。人們都引頸仰天,覺得要有一場好雨要下。進行一番深調查研究之後,張鳴岐說話了994年2月1日,張鳴岐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說:錦州為什麼“有優無勢”,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夠。“一左二舊”等計劃經濟觀念的束縛仍是本市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為改變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小農思想,形成經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因此,我們全市上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被擊中的錦州開始引頸長嘯。錦州開始感到危機《錦州日報》記者陳素月寫了一篇《甲戌夏的主題破“繭”》,最能代表錦州人的心情:甲戌年把“榮”和“亂”兩個字緊緊係在一起,無遮無掩地攤露在暑季。櫛比的店鋪、紛繁的招牌、擁塞的攤點、擠擠挨挨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群,簡直要把錦州城脹破;就業、醫療、住房、物價……難題一個接著一個,個個較勁叫真,燙手灼人,也簡直要把人心撐破。老天爺偏偏火上澆油,早早地就烤著,烘著,下雨前又憋著、悶著,好像存心要讓人體味體味舊態飽和的滋味,從而從中悟出點什麼。是該悟出點東西來,是時候了。個十分珍貴難得的曆史性機遇正大步向這塊土地走來,而這裏的許多人卻對此尚無清醒的知覺。前不久某報載今年1月以來,京城五星級大飯店的總統套房出租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還不時發生排隊等房現象。據資深的飯店經理介紹,這是從未有過的現象。下塌總統套房賓客的7—8“都是世界著名企業界人士……中國大飯店的兩套總統套號就接待了21位外國企業家,比去年同期增長62,香格裏拉飯店73個房間接待了33位商務客人,其中13是世界大公司的老板和他們的隨行人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7;……這意味著什麼?西方的“黃金潮”正洶湧而來,不光是衝著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更是衝著一個新目標一環渤海經濟圈。環渤海,地圖上明明白白標識著遼寧、河北、,山東、北京、天津五省市氕而迄今下達的宣傳徑,卻清清楚楚地統稱七省市、區,外加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據說,後二者是硬“擠”進來的。與“擠”字相呼應的,是自上而下緊鑼密鼓的“搶”字―為1月在北京舉辦的“環渤海地區中外經濟技術合作招商洽談會”作最充分的準備。國際輿論一致認定,以這一重大舉措為標誌的中國第三次開放浪潮,將以更誘人的利潤,更壯闊的前景,吸引全球大批的資金和技術滾滾而來……能湧錦州多少?日程表在錦州也已排出:繼前些時送走中央“環渤海世紀行”記者團的主要撰稿人,又將陸續接待中央及省的4個中外記者采訪團、中央電化台及各省電視台聯合采訪團;緊接著,是國際台“遼寧省特別節目錦州專題”的開播、美國《僑報》的專版,香港《大公報》的專版……時下,為北京那個洽談會布置的各項工作正在逐一展開。腳步咚咚作響,也很緊湊。然而……將在北京展示的那個錦州,可以是一個滿懷激情迎接新浪潮的燦然形象;而一旦浪潮真的湧來時,錦州真能以豪爽熱情張開雙臂嗎且從本來的意義說,開放的動力在內不在外,沒有內在的吸引力,外在的垂青如何落地?個別事例不足以作出整體性的結論,但遲鈍和冷漠卻帶有相當的普遍性:錦州和錦州人尚未突破舊囿的禁錮,機敏和熱情自然難以充分釋放……破“繭”而出,勢在必行。否則,即使名副其實地“環渤海”,也未必不會被擠兌出來。一語中的,錦州如果不采取緊急行動,便會被別人反客4為主,把它擠兌出環渤海經濟圈,成為淒淒慘慘的可憐角色。張鳴岐找到宣傳部長、市常委鄭治國研究如何啟動錦州問題。張鳴岐辦公的地點是在樓上鄭始國辦公的地點是在他的樓下。按常理,張鳴岐可以把鄭部長請到他的辦公室,但張鳴岐不是這樣,他若談工作,總是到屬下的辦公室,他不想麻煩別人,這是他的一個習慣。鄭治國部長是北京師範大學畢業。曾經當過縣委書記,又在市裏工作多年,搞宣傳工作頗有經驗。張鳴岐經常和他交談,研究新形勢下的一些理論問題和新的情況。不久前,宣傳部請國務院社會經濟發展中心農村部部長陳希文來錦州講“農村改革和發展問題”,鄭部長把這個安排告訴了張鳴岐,張鳴岐聽說後非常高興。他說,你這個宣傳部長抓得好,新形勢下,理論並不是沒用,宣傳工作也不是沒用,而是越來越有用。目前,確實有新情況需要研究,不能吃老本。以前有許多理論已經不適合市場經濟,應該用新的理論來武裝幹部的頭腦。我們不能光用兩隻手幹活,還要運用我們的大腦,把許多迷點、盲點弄清楚,理論上闡述明白,這樣工作就有支撐點了。當時基層幹部都很忙,抽調上來聽課不容易,而且麵大點多,最遠的要3多裏。這樣興師動眾來學習行嗎?值得嗎?張鳴岐拍板行,磨刀不誤砍柴工,再忙,也要抽上來學習3陳文一共講了九講。張鳴岐對鄭治國說,我也想聽,隻是有別的事實在脫不開身。你把所有的講話都錄下來。我住單身,晚上我可以聽……知治國說,張鳴岐同誌具有很高的理論素養,這和他熱愛學習有很大關係。有一次,我們請遼寧大學吳秉安教授來講民俗學,他聽說後,第一個來聽課。到講課地點一看一個人也沒有〒就又回去了。原來那天講課時間往後推遲了半個小時。等他又來時,課已經上了,他悄悄地在後邊找了個座位,認真地聽講起來,並且很認真地做筆記……那天我們都在前排。正在聽時,主持會場的王光過來給我說,張書記來了,是不是請他到前邊來?於是就請他。他擺手說,我是來學習的,那都一樣。一直坐在後麵聽完課。聽完課後,他給我說,民俗學作為一種文化,是一種資源,它對我們開發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太重要了張鳴岐這一次找鄭治國是想讓宣傳部門為經濟工作鳴鑼開道,並且要把開場鑼鼓敲得越響越好,讓錦州從睡夢中醒過神來!這就是錦州市大規模的“富民強市”大討論的最初企劃。在此之前,張鳴岐在市委七屆七次全會上第一次提出“富民強市”的號。此時是1月中旬。1月17日,鄭部長召集所屬各處,特別是宣傳處和新聞處,開始布置任務,籌劃全市大討論,立即分頭調查,收集情況。調查的側重點有兩個一,需要解決哪些問題;二,需要破除哪些觀念。春節剛過,宣傳部的同誌便踏著積雪,興衝衝地分赴各縣區調查了解去了。宣傳部的同誌許久沒有這樣的積極性了。張鳴岐對宣傳部的看重,使這些文人秀才們又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今天,張鳴岐告訴他們,他們仍是不可或缺的。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3月初,宣傳部形成了文字方案,提出了“解放思想、富民強市”的最初雛形。這時正是穀雨時節。、錦州大地已經開犁播種。就等一場好雨了。4月26日,錦州市委以錦委19946號文件下發,拉開了全市“解放思想、富民強市”大討論的序幕。錦州被突如其來的聚光燈照亮,不少人還睡眼惺忪。長時期對計劃經濟的眷戀使他們仍處於似醒非醒狀態。他們對催征的戰鼓是聞之已久了,那是出工不出力,空山不見人,隻聞鳥語聲的舊日鼓聲,他們習以為常並帶有明顯的厭惡表情,所以,他們漫不經心。他們沒有意識到一個巨大的思想物體正在錦州上空慢慢減落,它將會對錦州的經濟未來發生幾何等級式的巨大變化。它不是天外來客,它就是當下最先進的市場經濟思想。它在上空盤旋,要尋找最適合它發育的地域著陸錦州的氣氛還不熱烈,它在雲空中遲遲不願下來。5月18日至19日,錦州市又召開全市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進行第二次啟動。張鳴岐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他說:當前我市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迫切要求加強宣傳思想工作。今年,我國經濟體製改革已進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的新階段,改革的措施出台最多,涉及麵最廣,改革的深度、力度、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從我市來看,各項改革措施正在並將陸續出台。這些改革既是生產關係的調整,也是利益關係的調整。一些人在理論上的困惑、觀念上的不適應、心理上的不平衡,將伴隨著改革措施的出台而突出地反映出來。要使全市幹部群眾關心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就必須靠宣傳思想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氛圍、理論指導和思想保證,我市作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作為遼西中心城市,在對外開放上雖然有了良好的開端,但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還不高,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與省委“建設遼西走廊外向型經濟帶”的要求差距甚大。要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擴大錦州在國內外的影響,迫切需要宣傳思想工作為其鳴鑼開道……宣傳思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