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民主法製發展。家庭成員遵紀守法,沒有發生危害社會的治安和刑事案件,沒有發生消防火災事件,沒有發生上訪鬧訪事件,沒有早婚、早育、超生現象,計劃生育達到“誠信”戶要求,支持村“兩委”工作。
6、文化教育提高。家中孩子接受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沒有輟學現象;全家一中拿出家庭總收入8%以上的家庭消費支出用於開展文教娛樂。
7、生態環境改善。家庭成員自覺遵守村規民約,自覺保護生態環境,講究個人衛生,家庭每天生活垃圾得到及時清理和運送。
二、主要措施
1、積極發揚“不甘落後、不等不靠、學用科技” 腳堯精神,學習“念好山字經、唱好市場戲、村幹帶頭示範” 腳堯經驗。
2、積極研究製定本家庭小康家庭創建計劃。
3、積極爭取縣鄉兩級政府要優先支持幫助。
4、積極爭取縣小康辦加強創建工作指導。
雷山縣小康家庭培訓基地 雷山縣精準扶貧培訓基地
中共雷山縣委黨校腳堯分校 雷山民族職業技術學校腳堯分校
全縣黨支部書記小康建設提升培訓班學員:
2014年4月18日
5月3日上午,耿生茂秘書長叫我到他的辦公室彙報我們寫報告文學《腳堯人的小康路》的情況,我向耿秘書長彙報了這本報告文學的基本章節、基本內容及工作進展情況,他要求把報告文學寫好寫生動,發給開班的學員人手一本。他說,要把腳堯培訓學校辦成脫貧致富的“黃埔”,把每一個參訓學員培養成為脫貧致富的“將軍”。
下麵是參訓回村的學員們的工作打算,姑且把它當作本文不是結尾的結尾吧——
也耶村黨支部書記楊勝武的彙報:
也耶村坐落於雷山縣大塘鎮西麵,行政區麵積4.02平方公裏,全村耕地麵積305畝,其中,田221畝,土84畝。全村共92戶356人,主要發展茶葉種植,2013年全村茶葉種植麵積達到了2050餘畝,人均茶葉種植麵積5.7畝,年產值近80萬元,是全縣十個茶葉專業村之一。
我村屬於都柳江季節性氣候,氣候溫暖,非常適合發展種植和養殖業,參加腳堯培訓班後,全村群眾結合當地實際,準備辦以下幾點實事:
1、自己先帶頭種植核桃200畝,目前全村的核桃種植麵積已達1000畝。
2、大塘鎮黨委政府不斷打造和推廣“庭院經濟”的發展模式,今年4月我村積極爭取得到了3000株的雞花椒種植項目,房前屋後又增添了異彩。
3、發展稻田養魚96畝,36戶144人,投放魚苗1000餘尾。
4、自己帶頭組建也耶村黑毛豬養殖小區,成立也耶村黑毛豬養殖專業合作社。
大龍村黨支部書記楊勝華的彙報:
通過三天的學習,看腳堯,想自己,體會很深。我們村是腳堯鄰村,共天共地共太陽,為什麼他們提前實現小康村,我們還邁不開步子,這次學習找到了差距,這個差距就是缺乏腳堯人艱苦奮鬥、敢於創新、科學發展的精神。我回到村裏後,決定擴大茶葉規模,在原有的1200多畝的基礎上,今年再擴大200多畝,把茶葉產業作為脫貧致富的產業來抓。今年縣茶葉局幫扶我村購買了9台太陽能殺蟲燈,提供了200多份茶葉培訓資料,12000張殺蟲黃板,還給我村撥了2000元的辦公經費,今年一定把茶葉生產搞上去。
也改村黨支部書記文輝的彙報:
2014年4月15日至17日,我參加了全縣黨支部書記小康建設能力建設能力提升培訓班之後,感到茅塞頓開。回村後,我從三個方麵開展工作:第一,注重提高黨員素質。參加腳堯培訓班結束後,我村先後組織黨員進行學習,把在培訓班上學到的腳堯精神傳達給全村黨員、群眾,通過學習,使大家進一步統一了思想,理清了發展思路,提高了全村實現小康目標的信心和決心。第二,注重全村經濟發展。在主產業上,發展500畝獼猴桃種植基地,同時以養殖、茶葉等為輔助產業,走出一條獨特的“一主二輔”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當地多樣化的農業產業園發展,為加快也改村2016年實現小康社會夯實經濟基礎。第三是抓住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大好時機,查擺問題,建章立製,整改落實,把全村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
腳雄村黨支部書記餘俊的彙報:
我是腳雄村的村支部書記,這次榮幸參加了雷山縣委、縣組織部、縣委黨校和縣職業學校舉辦的小康家庭培訓班,受到很大的教育,進一步樹立了奔小康、建設小康村的信心。
在腳堯學習結束後,我於2014年4月18日組織兩委人員及各小組長和村民代表到村委會議室集中學習,由我傳達了腳堯精神和基本經驗。
5月2日,腳雄村茅嶺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並發放價值為5426元蔬菜種子給村民種植。5月3日茅嶺蔬菜專業合作社為望豐鄉育7畝辣椒苗150萬株。村兩委投資3萬元的人飲消防工程已開工,計劃6月底完成。5月5日各小組討論通過各小組精準扶貧人員名單,並於5月6日將名單張榜公布。
上郎德村支部書記吳劍的彙報:
我們參加了雷山縣舉辦的全縣黨支部書記小康建設能力提升培訓班,受益良多。回來後就依照簽訂的責任書抓落實,並就上郎德村如何在2015年達到小康水平,召開了村支兩委及各小組長會議。會上,結合上郎德村實際,提出了五條措施:一是向鎮申請資金扶持,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垃圾處理,步道及房屋整治;二是以主要農戶帶動大部分農戶成立公司,規範民族特色商品及銷售價格,防止惡性競爭;三是農家樂建設規劃化,努力提升農家樂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四是規範接待管理,提升接待服務水平,加強村級接待人員的素質培訓。
此外,進一步加大種養殖業的發展力度,主要發展林下養雞,獼猴桃、葡萄、蔬菜等種植。加強與縣、鎮扶貧及農業部門對接,做好種養殖戶的技能培訓,形成產業規模。
陶堯村黨支部書記楊華的彙報:
4月17日參加全縣基層黨支部書記培訓學習回來後,陶堯黨支部組織召開了支部黨員會,把學習和參觀腳堯村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作了介紹。陶堯村主要產業支柱是茶葉及果樹,其次是打造陶堯旅遊文化產業園區,充分挖掘利用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優勢辦好文化產業。鑒於陶堯村目前蚩尤大道和凱雷調整公路正在施工,大部分田土被征用占用,村兩委決定發動群眾發展山地經濟,開發利用山地資源。其次,要修通幾條產業路,一是村連公路,即果門至東山坪公路;二是雄改至東山坪公路;三是雄水至腳秀產業路。目前項目正在申報當中,村民就土地占用做了協調簽名。
參加這次培訓的村支局共計45人,上述彙報材料隻是從他們剛上報的彙報材料中摘登出來的。從上述點滴材料中我們不難看出,雷山縣學習腳堯經驗,建設小康村的工作是從基地黨支部抓起的。支部到位,支書到位,是最大的到位,可以想見,雷山縣脫貧致富奔小康已形成了整體推進的喜人局麵。一個浩浩蕩蕩而又紮紮實實的群眾奔小康活動正在興起,他們把小康夢變成一場產業革命,推動雷山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祝願他們美夢成真,祝福雷山人民奮發趕超,後來居上……
2014年5月15日完稿凱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