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4日,情人節。情人節作為一個國外的節日。可是他卻不亞於任何一種傳統節日在80,90後的心理。亦可說是它代表著80.90甚至是00後的一種對愛情的理解和認同的方式。可是就是在這一天,我們卻要懷著一份沉痛的心情來送別一位90後的人,在早上大多數的90後還沉睡在夢中的時候噩耗傳來。中國新銳作家,曾在2011年憑借一本小說《你永遠不能理解的我》獲得矛盾文學獎的任立先生與世長辭。我們隻能懷著沉痛的心情來送別他。西京日報,北原日報,以及代表權威的新華日報,他們在報紙中不約而同的這樣寫道,"今天早上我們的新銳作家,任立離開了我們的世界。他的到來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還給我們帶來了反思。而如今他的離開同樣給我們帶來更更為巨大的反思”。是的反思。
作家任立的與世長辭不得不讓我們去反思,也值得我們去反思。一位新銳作家,敢於揭露和批犯社會的另一麵的人。事業愛情蒸蒸日上雙豐收的時候,為什麼要用自殺這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璀璨而又輝煌的年華。這或許隻有他本人知道。
今天是情人節,本不該屬於中國的節日,可是在我們同齡人心裏,他就是我們必須過的節日。自從改革開放伊始這些該死的洋節日就隨著改革開放的潮流被帶進了中國。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帶了新鮮的元素的同時也帶了不可剔除的弊端。可是就是在這個該死的2015年的節日裏,任立拋下了一切得一切。包括他的文章,他的夢想,他的書迷,他美好的生活。之一切都拋之腦後的離我們而去了
我想他不該以這樣的年齡離開,可是他終歸是走了。沒有人懷疑從二十四樓一躍而下還能產生生命的奇跡。隨著各大新聞的報道中讓人們隻能去還念,去紀念。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可是隨著北原日報在報紙上發表的一封有關任立先生的“遺書”,他的事情以及死因。被當做最為重要的話題成為了各大媒體爭相挖掘的猛料。而電視裏無論是哪家媒體或者欄目都在討論他的這封留給世人最後的一紙書信。甚至都已經沒有人去鑒別它的真與偽。嗬嗬,媒體嗎,它們從來都是製造話題的始作俑者。我甚至不曾懷疑它們能把別人撿到一個西瓜吹噓成一個人為了一個西瓜不惜自己的生命去幹違法的事情。也不曾懷疑它們可以把見義勇為理解成謀財害命。這就是媒體。因此我們不得不去懷疑他們是報道大眾的真是生活,還是為了某種利益而扭曲事實。因為他們從來不知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思,也不曾知道息事寧人所為何意。所以關於任立先生的“遺書”雖然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否真實,可是還是競相爭論和品評。因為中國從來不缺少看熱鬧的人,也從來不缺少阿諛奉承的人。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家在懷疑他的真實性的時候,可還是擠破腦袋想看看那些專家對於此事的解答。這就是人性,中國人的人性。他們從來不知下棋不語真君子這句話的含義。同樣中國也不缺少罵狗是一條十足的畜生的同時自己卻給狗喂吃的。所以這樣的人往往生活在真實與夢境的邊緣之間相互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