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別人既然走了,他也不做他想。
四周雲霧蒸騰,天色將暮。
李吾仙等三人不約而同地沉默起來,似乎都在回味天道碑的感悟。
眼看快到山腳,一陣山風吹來,三人衣袂飄飄。
“兩位…就此別過。”張蒼梧首先抱拳道。
“阿彌陀佛,後會有期了。”慧雲雙掌合十。
李吾仙也抱拳道:“有緣再見。”
三人都是相視一笑,臉上都有些意動之色,但終於還是忍住了,互相點點頭。
嚓嚓嚓。
三人的腳步聲在石階上響起,一時有點沉悶。
過了一會,慧雲終於還是忍不住,道:
“阿彌陀佛,貧僧佛心不穩了,事關武道……不問不可,不可不問。”
張蒼梧笑道:“大師快人快語,貧道的道心似乎也略有波動。”
李吾仙自然也是如此,忍不住笑道:“你兩個拐彎抹角說這些幹嘛!我們都想知道各自有什麼感悟,直說吧!”
三人哈哈大笑,有點惺惺相惜之感。
慧雲首先道:“佛門弟子不打誑語,貧僧觸摸了一絲武道意誌,仿佛能指引貧僧的‘達摩劍法’,可惜天道碑中的武道意誌浩瀚如海,實在感悟不了太多。
而那武道意誌仿佛在無限深遠之地,貧僧隻能搖搖地看到一抹微不可及的劍光劃過天際……唉,可惜,可歎!”
佛門中“達摩”二字乃是“覺法”的意思,在佛教中是很高深的一種境界。據說佛門武學中,隻要有這二字的武功,都是絕學中的絕學,非是特別優秀的真傳弟子,不得相傳。
譬如《達摩劍法》《達摩涅槃經》等等,李吾仙懷疑之前慧雲在於張蒼梧氣機交鋒時,展露的佛陀異象就是《達摩涅槃經》之故。
“劍法麼…”李吾仙稍稍驚訝,他還不知道慧雲竟然擅長達摩劍法,他一直以為對方也是和自己一樣徒手流的武者。
說起來,達摩劍法的品質還在金鍾罩和摩訶指之上。
這就是宗門底蘊了,李吾仙修為進展雖快,論及功法卻不如大宗門之人。
張蒼梧點點頭道:“我與大師差不多,感覺自己似乎是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空間。隻是空間內幽暗無比,隻能隱約感悟了一些刀意。對貧道的《九宮斬天刀》也有很大的啟發。”
九宮斬天刀!
道家宗師級武學,模仿天上九宮星座而創,之前在密室裏,張蒼梧頭頂隱隱有星空顯化,就是這功法原因。
“刀法,劍法…”
慧雲輕輕頷首,與張蒼梧一起,都看向李吾仙。
李吾仙不動聲色地,翻轉著手掌道:
“我感應到掌法意蘊,可惜一時也沒悟透,但那種意境卻深銘肺腑。”
慧雲嗬嗬一笑:“掌法?如此,貧僧明白了……
想來天道碑肯定是一位超強的武道前輩所煉製。
這煉製神碑的前輩身懷無數功法,成就宗師時將功法熔煉一爐。
所以他的武道意誌是見仁見智,自己修煉說什麼,就能感應到什麼。張施主主修刀法,李施主擅長掌法,貧僧雖然學過不少佛門武學,但最精研的還是劍法,因此我等三人各有感應。”
三個人都是點點頭,默認了這一點。
…
成就宗師時,不論平時修煉什麼武學,都會融會貫通,成為一種武學。
這也是宗師的強大與可怕之處。
同樣的招式,在宗師手裏,根本不是簡單的招式了。
比如石通,哪怕用大雲手,也可以接下李吾仙的乾坤印,但他的大雲手,本質上已經不是那麼簡單了。
可以說,真正的宗師,其實都是“自己”的武學,雖然他們也會用各種武學招式,但與尋常武者所了解的根本不是一個層次。
…
“我猜測也是如此,但武道意誌如果強行加以感應反而謬以千裏。所以這天道碑才隻有第一次感應時有效果,往後就沒什麼效果了。”
張蒼梧摸了摸自己的刀身,目光幽深,感歎道,“那種刀法,真不知是何種境界啊……”
三人至此心結才消。
此刻,一輪圓月漸出西方,慧雲抬頭看了片刻,突然道:
“兩位宗門都在外地,如若沒其他事,何妨來我小林寺盤亙幾日,我等修為相若,煮茶論武,豈不快哉!”
慧雲又對李吾仙笑道:“特別是李施主,與我佛門也有幾許淵源,何妨去敝寺一觀。”
“我寺也有幾個師兄練刀法,與張兄或可論道一二。”他又對張蒼梧道。
這是邀戰啊,李吾仙心底一動,看向張蒼梧。
張蒼梧麵上一時沉吟不決起來,也看向李吾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