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跋(1 / 2)

代跋

怎樣向老百姓講述大道理

王暉

從2001年4月底開始,由江西日報社主辦的江南都市報在每個星期都推出了一個談論思想和觀點的話題新聞版——《江鈴都市新觀察》,在以社會新聞為主打的都市報,推出這種話題新聞,可以說是一個大膽的嚐試,它不僅對配合江西省開展的解放思想學習教育活動,攪動全省人民的思想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全省上下所產生的強烈反響,更是始料不及。一時間,《江鈴都市新觀察》中所涉及的話題,成為人們街談巷議和茶餘飯後所議論的焦點。

江南都市報的這一成功嚐試,為都市類報紙在保持原有辦報風格的同時,如何進一步拓展辦報思路,擴寬報道領域,提高報紙品位,邁向主流媒體提供了借鑒。

話題新聞成為老百姓議論和關注的焦點從2001年5月份開始,江西省新一屆省委、省政府圍繞加快江西發展,實現江西在我國中部地區崛起,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解放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它的衝擊力使每一個生活在這一片土地上的人們都感受到一種震撼和希望,尤其是在省會城市南昌,以建設“花園城市”為契機,轉變經營城市的理念,拆除違章建築、建設公’園綠地、美化亮化城市”…短短的時間內,老百姓明顯地感受到自己生活的這個城市同以前相比已完全不一樣了。作為市民新聞報的江南都市報及時跟蹤報道了這些變化,並刊發了對新任市委書記的專訪,還請南昌市市長到報紙編輯部接聽市民熱線,與老百姓直接溝通。盡管這些報道也產生了很大影響,但讀者反映,看了這些報道總有一種不滿足的感覺,因為這些報道大多都是事件報道,而缺少理性分析與思想引導。這表明,隨著受眾水平的提高,讀者的閱讀口味已有明顯的變化,他們已越來越不滿足於報紙一般性的傳播,而要求報紙加強對各種信息的分析和說明。即不僅要讓讀者知道發生了什麼,還要讓讀者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為此,江南都市報與江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江西3S新文化事業傳動中心聯手,推出了《江鈴都市新觀察》話題新聞版,並專門成立了《江鈴都市新觀察》工作室,江南都市報總編輯任總策劃,聘請以反映社會問題深刻見長的江西著名作家胡平先生作為話題新聞的主持人,采用對話和訪談的形式,反映知識階層、政府官員、企業家及老百姓對江西過去經濟、曆史、文化的一種反思,同時包含江西要在中部地區的崛起應在經濟、文化等領域應采取哪些應對的措施,透過新聞現象看本質,講些人所未言、人言但所未及的東西。為此,《江鈴都市新觀察》的開場白就說得明明白白:“關於這份觀察,少不了百姓們心聲夏草似的喧響,但更須流播第一流智者眼光的熠熠星空,以跳開南昌說南昌、脫出江西看江西,努力讓廣大讀者好讀、好看,並引起一陣或淺或深的思索——這會是對過往流年歲月的咀嚼與積澱,並站在理性的腳手架上,對未來日子的精心雕刻……”.《江鈴都市新觀察》每期兩個版以上,每期都有一個主要話題,開始幾期是主持人與省內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和老百姓的對話和訪談,隨後,主持人又赴上海,上北京,下深圳,去浙江,請一直在關注江西的當年上海下放知青、江西籍專家學者和當地的專家學者發表他們的觀點和看法。隨著刊登期數的增加,《江鈴都市新觀察》的話題越來越廣泛,所涉及的間題也越來越深人、,並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幾乎每期刊出後,《江鈴都市新觀察》工作室都電話不斷,讀者紛紛參與推薦話題或傾訴讀後的感想。南昌市做水產生意的鄧幸福夫婦看了幾期《江鈴都市新觀察》後,給南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寫信,並要求捐款兩千元用於南昌花園城市的建設。南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馬上給其回信,雖然謝絕了他們的捐款,但對他們的這種精神給予了高度讚揚,此事經多家媒體報道,一時傳為佳話。在江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期間,因報道黨代會需要版麵,《江鈴都市新觀察》暫停了一期,由於未發預告,這天江南都市報編輯部接到上百個電話,詢問為什麼這天的報紙沒有《江鈴都市新觀察》。江南都市報話題新聞中所談論的話題,更是成了人們所關注和議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