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與讀書都離不開生活。生活與藝術孰高?當生活被藝術化於筆端,那些或許還“鮮活”的生活,都是被記憶這隻無形之手過濾、發酵過的。寫作在某種意義上,隻是人類貼近、解剖、紀念、想象生活的美好企圖。

與許多祈望從虔誠的讀者華麗轉身為寫作出書的人一樣,我喜歡品味並記錄生活。不知不覺間,枕邊的紙條、零碎的日記、斷續的心語,變成了一行行鉛字、一頁頁墨香。許多文字就像人生旅途中同伴們變幻了的形態,寫過、讀過,便可相遇、相知、相敬或相戀。而文字一旦呈現在讀者麵前,發言權便轉交給了讀者。所以,有時,我更願意當一名掌權的讀者,能在字裏行間解讀、評判、親近一顆心。但是,誰能給我力量來認識自己呢?

很想告訴你我所感知的,但願你讀到你未曾感知的。那麼,你會用多長時間來讀完這本書?我讀書時,往往是反當所學所知,揭示文字背後的秘密。假如有相應的知識、情感及理論儲備,便能讀懂、猜懂任何文字。當然,閱讀會受製於語種、方言等障礙。是誰讓世人不能用同一種語言來交流?是那個害怕人類超越他的上帝嗎?羨慕張愛玲、林語堂等人能將母語用嫻熟的另一種語言講述給其他國度的人們,所以,我偶爾會冒出幾個洋詞、幾句鄉音來調侃一下,望你能理解。

最後,此文稿從最初的詩歌、散文、小說龐雜於一體的二十萬字,精簡編選為現在的模樣,並得以付梓。由衷地感謝江蘇省公安文聯的許麗晴秘書長、茵軍科長給予的關心,感謝群眾出版社副編審馮京瑤女士的熱忱,感謝所有給我創作靈感與溫暖的朋友,感謝從小鼓勵我寫作出書的父親,感謝充分理解、支持我占用家務及交流時間的親人們。

著者

2014年10月於石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