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美麗的空白
年輕時曾瞎弄過一陣中國畫,弄不明白大師們的畫幅上為何留著那麼大片的空白。及至稍諳畫理,漸漸悟出那空白的妙處,常瞪著那空白處,讀出點兒畫外之畫象外之象意外之意來了。原來,留白,比那塞得滿滿的畫麵更令人遐想更藏蘊豐富的內涵啊。
我自認是個“散淡的人”,但畢竟活在食人間煙火的塵世之中,由是油鹽柴米啊妻子兒女啊工作事業啊人際牽掣啊遭鎊受誣啊病痛啊物質與虛榮的誘惑啊,在生路上奔波顛躓少有餘閑。忽一陣極度的疲憊,像是走到了生之盡頭,留戀地朝來路上回望:噯,我生命的畫幅上都被密密麻麻塗滿了些什麼啊!
我活得好累。空白!我需要空白!一聲太息驚出一身冷汗。
我開始了夜飯後的散步。為了留出“空白”,也還因了那句“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養生經的誘惑。身心備受折磨,胃病多年不愈。而據說飯後散步能促進胃的蠕動,有助於消化的。
一意孤行!謝絕妻兒作伴,獨自漫步。走走。停停。走走。暮色氤氳下的街樹,七拐八折看似窮途忽又有了出路的巷子,江畔草地、市郊阡陌……不時隔著肚皮摸一摸那盛飯盛菜盛湯盛水的皮囊試試蠕動程度如何。感覺效果不怎麼明顯,便又有了得失之患。費去了寶貴的時間,劃算麼?繼續“散”下去嗎,還?
走走。停停。走走。用雙腳劃一個彎彎折折的圓末了又回到起點之上。周而複始。一張袖珍人生地圖。一條別無選擇的路線。好乏味。生活配給我的生存空間太小,可供選擇的可走之路有限!人說“世界真小”,而我擁有的“世界”,怕隻是一幢更小更小的大廈角落之中一個小而又小的火柴盒吧!
散步散步,“形散而神不散”,我依然活得不輕鬆。
記得早年曾從一老者學“太極”,老者授以要領,言最最要以的是摒除雜念,意守丹田,練到麵對喧囂而目不見耳不聞,仿佛靈魂出竅。一招一式已非人為而為意念驅使,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渾然天成,練身而達練心,於此方能得無窮之味無尚之樂。想我散步之初,雜念俗念未除,心猿意馬,定暗一看,那“空白”處又被塗滿了我的煩憂與懊喪!
“把塵世的禮物都堆積到愚人的腳下吧,請賜給我不受煩擾的心靈!”是誰在說?一位哲人。黃鍾大呂般叩響,月下簫璽般沁心!
散步有年,真正“散”出點水平來,那是近幾年的事。
走走。停停。走走。某日’忽然有了懵然無覺後的醒悟,發現自己是陷入一種習慣的“散步模式”了。我為什麼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從末路上走起,將終點當作起點?我為什麼不可以從中間那條巷子插進去另辟蹊徑?1、2、3、4、5、6、7、i這麼幾個簡單的音符能讓律呂們譜出恒河沙數絕無雷同的樂曲,那末,我為什麼不能將這小城有限的街巷排列組合出千百條途徑來?這麼想著,便覺領悟了點什麼。自此變著陣法走,在小城縱橫交錯的街巷間走著一局局獨棋,雖然結局都是回到我棲息的窠,但我看重的是那常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