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顏國培

我頗有興味,一口氣讀完了葉梅同誌這本小說集,也許因我也是山裏長大的孩子,所以讀起來格外感到親切, 為作者的藝術表現力所歎服,作者筆下人物的命運,竟牽動了我縷縷情思,遐想不已。

在“洛陽紙貴”的今天, 出版社不惜虧本, 出版了這本集子,無疑是為扶掖新秀,繁榮創作,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我不禁為之歡欣。

葉梅是湖北省頗有影響的青年女作家。她自幼植根於鄂西山區,是從軟蘇蘇的沃土裏萌發成長的文學青年。她的處女作剛發表,便引起讀者和文藝界的注目,近年來碩果累累,陸續發表過不少好的作品,在藝術上有她自己的探求。

她的一小說,具有濃鬱的鄉土味,散發出一股清新的氣息。她樸素無華的語言,流暢的敘述,細膩的描繪,精心的刻劃, 都透出一種不加矯飾的自然美,把讀者引至斷崖幽穀、清溪潺潺、 山花爛漫, 以及陰握雷鳴、 山洪飛瀑、窮山惡水的鄂西山寨,去體驗那種不大為人知的山區生活。

葉梅當過知青, 下放山區農村勞動,後來在文工團工作,也長年“體驗、改造”於山區農村。她常跋涉於窮山惡水、獨宿孤眠於荒山破廟之中,飽嚐艱辛,是屬於受過壓抑的一代, 因此她的性格內向、敏感,對鄂西山區有著難以訴說的纏綿情愛,尤其對生活中的弱女子,見她們處於無可奈何的愚昧、痛苦中不能自拔,不禁心碎欲裂, 因此而飽含對她們深深的同情。她的作品多以山區女子為主人公, 可說對她們又愛又恨, 強烈的愛憎象一團火,燃燒在字裏行間。

對時代的憂患意識,始終是她作品的主旋律,這是一個一作家可貴的品格。她對真善美的熱情歌頌;對假惡醜的無情鞭答,使作者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

無庸諱言,她的小說還沒達到完美的境界。仿佛有一仲無形的思想網羅,使她的筆觸缺乏野馬奔騰, 態意馳騁的氣勢, 而是顯得拘謹小心。 因此在作品思想內涵,表現生活本質和發掘人物內心世界上,就受到了一定局限,沒有達到應有的深度。

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 藝術的道路也非坦途, 隻有通過不懈的努力,痛苦的探索,靠作家的毅力和勇氣,在藝術實踐中逐步自我完善,從而達到更高的、更完美的藝術境界。

這是讀者拭目以待, 寄厚望於葉梅同誌的。

1989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