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古才女多劫難--蔡琰(轉載)(1 / 2)

才高而又擁有美貌的女人,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

寡而居於娘家的蔡琰(文姬)那年二十三歲。這個裁山織錦、筆吐煙霞的蓋世才女,在二十多歲的光景裏,被一隊匈奴兵裹挾著、驅使著一直向北。可憐了一身靈秀、滿懷才情,蔡琰此刻蓬頭垢麵、衣衫不整,如同一個遭難的鄉下村婦。

蔡琰守寡為什麼不在婆家而在娘家,史書並沒有詳細的記載,有人臆測是蔡琰才高氣傲,受不得婆婆的閑氣,不聽父親的勸阻,執意回到娘家。這好像與蔡琰在流離之中表現出的隨波逐流有比較大的差距。盡管西漢的董仲舒提出了夫為妻綱,其實秦漢以至魏晉,對女性的束縛遠沒有宋明以後那麼嚴格,不然就很難產生當壚賣酒、大膽追求愛情、也敢於保護自己愛情的卓文君這樣的人物了。

對實施擄掠的這對匈奴兵的從屬有兩種說法,一說從屬於董卓的羌胡亂兵,一說從屬於南匈奴的左賢王。我寧願相信後一種說法,寧願相信蔡琰這個明珠般的女子,隻是一時蒙塵而不至於遭受更多的苦難,更多的摧殘。

曆史遵循著一個很常規的邏輯,這隊匈奴兵的頭目很快在眾多被擄的女子中發現了蔡琰,她有高雅如蘭的氣質,有鶴立雞群的美麗。並不是完全為了陷媚上司,奴隸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所有的秋風所得,必須由最高長官挑選之後,下級才能分享。就這樣蔡琰被這個頭目獻給了南匈奴的左賢王,進入了左賢王的帷帳。我們又回到才女和美女的話題,如果蔡琰僅僅有才而無美貌,其結局就不得而知了。有些話說出來很殘酷,其實,女人最原始的也最能打動男人初衷的還是美麗,連蔡琰也沒有例外。這也說明蔡琰不僅是才女,也是一個很漂亮的美女。

匈奴這個長期與漢民族對峙的強悍民族,經過漢武帝時期的軍事打擊,一分為二,北匈奴逃潰至漠北,進入歐洲。成為****的源頭。南匈奴臣服於漢政權,在河套一帶定居下來。到東漢末年,皇室微弱,軍閥割據,戰亂不止。南匈奴居住的範圍已經越過長城,逐漸散漫,並經常出沒於漢人居住區騷擾搶掠。左賢王是南匈奴的王儲,東部軍隊的司令,南匈奴實際上的二把手。話說到這裏,心中有些寬釋,似乎有神明保佑,有可能萬劫不複的蔡琰,進入了匈奴的王府,成了匈奴的王妃。

這讓人想起了漢元帝時期的王昭君,昭君出塞帶著皇家的儀仗,帶著和親的政治目的遠嫁匈奴,蔡琰遭擄,擄進了匈奴王府,雖飄蓬狼狽,但又有幾分野蠻部落實施搶婚的意味。盡管昭君有主動請纓的勇敢,可是女人共有的苦楚和無奈終歸是相通的,二人在漢匈民族融合上的貢獻也稱得上異曲同工。可憐了我們民族曆史上最優秀的才女和美女。

左賢王待蔡琰很好,十分的疼愛。左賢王和蔡琰的前夫衛仲道相比,前夫河東世家,詩書簪纓,門當戶對,隻可惜身體不怎麼樣,結婚沒兩年一命嗚呼,左賢王出身馬上民族,身體強健偉岸,二人一文一武,沒幾年蔡琰便為左賢王添得兩個孩子,雖說生活粗放,但亂世之中走到一起,二人的也算是一段緣分。

東漢末年以至魏晉南北朝,南匈奴的實力逐漸衰微,以至最後同化消亡。蔡琰遭擄歸於左賢王時,南匈奴的居住地已經進入汾河流域,也就是說,不僅晉北而且晉中、甚至晉南都是他們居住的範圍,和漢人雜居在一起,一般匈奴百姓既受舊日部落的約束,又是漢朝的編戶,這是匈奴民族從遊牧走向定居的農耕半農耕、走向封建化的腳步。當時左賢王的治所就在晉中一帶,晉中距鄴城僅是幾步之遙。今天看來,蔡琰在匈奴的苦痛,起初是安穩的生活和顛沛流離的反差,後來是“饑對肉酪兮不能餐”,對生活方式的不適應,而最悲傷的莫過於骨肉分離。如果我們越過個人際遇的頭頂,站在曆史的一麵,遙看曆史的另一麵,遙看曆史進步的漫漫前程,蔡琰為匈奴貴族帶去了漢民族的文化、意識、還有生活方式,為匈奴的血脈裏注入了漢民族的血脈,同時她也學會了吹奏胡笳,逐步適應了匈奴的生活,這就是兩個民族相互融合的最具體的細部和過程,盡管攜帶著野蠻、痛苦和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