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又談到仿生學,講到人類社會和蟻巢係統的比較。馮小韻也開口參與:“我覺得人類不像螞蟻,而是像癌細胞。”
大家都被吸引了。
馮小韻繼續說:“難道不是嗎?我們不加節製、不分季節、不分環境地大量繁殖數量,又不斷地過度開采、使用資源、破壞生態環境,不斷把不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頑固地改造成隻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然後又更進一步地繁殖、使用資源、改造環境,無視宿主的承受能力。這不是和癌細胞的特點一樣麼?”
馮小韻的話激發了大家興趣,都興奮地參與討論、附議、補充細節和例證,一時把三個主導人晾在一邊,話題再也無法切換。
聚會結束時,主導人微笑著做結語:“恭喜大家,我們今天都成為了覺醒的癌細胞。”
聚會後,主導人邀請一起晚餐,馮小韻答應了。
晚餐在步行街就近選了地方。陪同的二人,一個姓許、一個姓劉。二人都出身名校,有不少社會經曆積累,聊起來覺得很輕鬆。聚會時二人與人溝通充滿熱情,共餐時卻顯出一些靦腆和內向。
馮小韻稱讚他們分享的內容前沿、發人深省,知識麵豐富令人佩服。
許回答:“都是在網上搜索內容,認真準備過功課的,有的論壇還有整理出成體係的理論呢。如果是你,一定比我們完成得更好。”
劉馬上很肯定地附和:“對,你來試試的話,一定更成功。”
馮小韻覺得有點突兀:“什麼意思?你們不隻是參加聚會?你們當做任務在組織這些聚會?”
許、劉對視一眼,好像是相互點了點頭,然後許說:“當然了,要不怎麼可能把聚會維持得那麼久,都是靠管理和經費支持的。以前我們也有其他工作,後來時間、精力無法兼顧,就都隻做現在這個了。雖然收入不高,但是內容挺有意義的,也不斷有人加入團隊。我們覺得或許你也很合適,你可以考慮看看,什麼時候給我們答複都行。”說完拿出幾份資料,交給馮小韻。
馮小韻仍然感到意外,也沒有表態,收了資料就告辭先離開。許、劉未作挽留,很有禮貌地道別。
到家查看資料,關於組織聚會主體的資料沒有,關於宣傳的主題和內容很多,多數主題就是聚會時幾個主導人所分享的信息和提倡的生活方式等等。
認認真真看完資料,不自禁回想起大學時候帥氣的學長約自己到校園大草坪,結果是在直銷某種螺旋藻品牌;回想起高中時某個熱情的同學畢業後約會,也是希望拉她加入一些兼職的產品銷售環節。
上網搜索,有不少精到的帖子在分析合法的直銷與不合法的傳銷之間各種異同,憑借幾次聚會的感覺和仔細的比較,可以排除自己正被傳銷組織拉攏的可能。
待業也好幾個月了,想象了一些安全保障和應對方式後,馮小韻有點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