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輕風細雨故鄉情

梁仕培

《故鄉情懷》這本散文集是胡紹珍女士利用工作之餘,潛心鑽研,刻苦寫作而成。她將人生的感悟融語鄉情,寄言親友,筆筆心血鑄就,篇篇真情畢現,讀來讓人倍感親切自然。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更是一個散文的國度。兩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散文是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即使曆史演進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散文也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依然閃耀著動人的光彩。 中國散文自戰國取象比興而美為傳統,自先秦記言、記事、說理,到兩漢的山川刻畫、風物描繪,至此,敘述、說理、描寫(相當於現在的記敘散文、說理散文和抒情散文);其文章各體,已基本齊備;隨後經魏晉唐宋元明清,四六驕體,古文運動,山水小品,曆久不衰;“新文化運動”以白話取代文言,更為散文走出“象牙塔”,成為深受人民大眾所喜愛的文學形式而插上了翅膀。

胡紹珍女士在南部土生土長,南部的曆史文化、自然山水、風土人情滋潤了她的文學素養,激發了她的創作靈感。她善於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總是用自己冰清玉潔的真誠去感悟生養自己現在仍然還很貧痔的土地。她的散文始終追求一種至美的境界,如花兒朵朵,彌漫在故鄉的原野中,飄香在故鄉的山水間,為我們編織了一個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春花綻放的時節,她恰到好處地把花與春作了女兒與媽媽的比擬:“花姑娘失眠了,她想,春媽媽忙忙碌碌為大地為人類,而自己卻徒有美麗的容貌,沉醉於冬雪的夢幻,荒蕪了一個季節”(《花之夢》);“石榴花,你那火焰般生命的誘惑力贏得了石榴樹的真誠,是石榴樹心甘情願地把你高高的揚在枝頭,讓你把綠色的宇宙盡情地點綴,讓你在萬花叢中嬌豔嫵媚”(《石榴花》);“在百花遠離大山的日子裏,你含著金燦燦的微笑,遠遠地走來了,純情地投入大山的懷抱,在大山的胸脯上,一簇簇,一叢叢地展示出生命的輝煌。從此大山孤獨的心靈裏,時時搖曳著絲絲縷縷的馨香,驅散了大山清冷的感覺,複活了大山枯竭的生命”(《山菊花》);“你,也許是一株藤蔓,也許是一棵小草,也許是一片綠葉,你用纖細小巧的信念編織了一個廣闊無邊的綠色原野”(《夏之綠》)。

情與理為散文之精靈。作為一個女作者,似乎對這有更深沉的感悟,或許這也是為女性特質所鑄就。無論是滿懷欣喜點擊眼前,還是細雨輕聲憶及往事,胡紹珍女士的散文細膩,如一針針、一線線挑花繡朵;清新,如雨後的綠葉在陽光下閃爍;樸實,如大地上散發著馨香的泥土;真情,如山間清泉在淚淚流淌、訴說。“新年的第一天,出乎意料,懶兒子早早起床收拾房間。我的眼前,立即浮現出十多年前兒子與我爭著洗衣服的場麵,耳邊又傳來兒.子稚嫩的聲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我想:莫非兒子真的長大了”(《吾家有兒初長大》);“如今,我早已離開縹絲工作崗位,可我的老師祖孫三輩人都是普通的縹絲工。今天,回憶自己走過的路,回想那段影響自己人生命運的學徒生活,思念那份真誠的師徒情誼,我怎麼也忘不了我的老師,忘不了像我的老師馮玉蘭一樣的一代綴絲女工”(《我的老師馮玉蘭》);“韶華易逝,人不能留住春天。 當你走進生命的秋天,你真的是感受到走進了一種舒緩和寧靜的心境麼?那金燦燦的稻子,那楓紅橘綠的年華,難道不能令你懺然心動麼。其實,秋天最富魅力,人生的秋天莫不如此。隻要對生活充滿激情,你還會在人生的秋天結出最甜美的果實”(《讓生活充滿激情》)。是啊,隻有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激情,我們才會熱愛生活,擁抱生活,創造生活,我們的生活也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南部的山山水水,使兩千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上煥發出了勃勃生機。而今,南部的麵貌已發生了曆史性的巨變。勤勞勇敢的130萬南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創造著南部曆史的新篇章。沐浴著春風春雨,在南部這塊為革命先烈熱血浸透的老區土地上,也生長出了一批批時代的歌者,他們用自己蘸滿激情的文字,創作出南部“春天的故事”。我記得,胡紹珍為南部女作者中最執著、最真誠的一位。胡紹珍女士的這本散文集,也從一個側麵,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南部的巨變,讀來讓人倍感親近。

本人既非名人,更非名家,胡紹珍女士邀我為她的第一本散文集作序,確實使人誠惶誠恐。但又一轉念,自己曾在家鄉這塊土地上工作過多年,與父老鄉親們一道奉獻過智慧和忠誠,創造著南部的曆史和未來,也與南部的文學作者們結下了不解之緣,邀我作序,或許就是這個緣由,因為我算是“見證者”之一。為南部的改革開放、發展“作證”,為南部人民“作證”,為南部的文學青年“作證”,我義不容辭。基於此,我鼓起勇氣,不揣冒昧,寫下了上麵的文字。

2001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