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3章(2 / 3)

陸曉棠此時才深刻體會到這個時代的悲哀,後宅女人在大事上真的沒什麼話語權。胤禩是寵她對她很好,但有關政事方麵卻是一點口風都不露,在自己追問得狠了的時候,他甚至出言警告了自己一番,說這些都不是自己應該過問的,自己隻要好好伺候福晉就好。

這樣的結果讓陸曉棠感到十分的心寒,自己把一切想得太簡單了,也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說白了自己也隻是一個有點後台的妾侍,和胤禩之間根本不能平等對話。

但現在自己又和胤禩是榮辱與共的關係,若是胤禩真的走上了曆史上的老路,自己豈不是也要跟著受罪?想到那樣悲慘的未來,陸曉棠真是心急如焚,這該如何是好?自己是真的沒有把握能把胤禩拉回頭了,難道要幫著他奪位嗎?但自己身在內宅又能幫上什麼忙?

若是要幫胤禩奪位,那麼肯定不能等到胤禩等人被康熙打壓得七零八落的時候再動手,最好的時機就是在這幾年了,但康熙可是個長壽的皇帝……

想到此處,羅曼的身影在陸曉棠的腦海中一閃而過,若是羅曼真的能殺了那千古一帝的話……

不說陸曉棠的各種糾結懊悔,平靜了一段時間的朝堂又逐漸死灰複燃了起來,各方勢力又開始互相扯皮拖後腿了。

胤褆倒台之後,胤禩等人自是暗中接手了大阿哥一派的勢力,如今和胤礽一派的勢力正鬥得歡實,兩邊都是老對頭,鬥起來也是熟門熟路花樣百出。

三阿哥胤祉也擁有一股勢力,他對大位也有些想頭但沒胤禩等人那麼堅決,更多的是一種試探,如果形勢好的話可能就揮大旗上了,形勢不好的話估計會立即縮回來。

在這些人當中胤禛是最不顯山不露水的那個,他和朝臣們之間的關係向來一般,再加上又出海了兩年多,是以真論起來在朝堂上還真沒什麼勢力。

也因為胤禛沒什麼勢力,所以就有人想把寶押在他的身上,這樣若是成功的話自己定然能得到重用,不像八阿哥那邊擁護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哪怕事後真的成功了,論功行賞也排不到自己的頭上。

胤禛自然知道這些人內心的盤算,他雖然也要發展自己的勢力,但像這種人他還真瞧不上眼,兵貴精不貴多,他可不想鬧得像老八那樣是個人都知道他的勢力大。是以哪怕他現下缺人缺得厲害也不想拿這些人來充數,免得自己反被拖累了。

並且看了後世的那些書籍,哪些人是可造之才哪些人不堪重用他心裏也有一本賬在,現下也隻待自己慢慢核實再想法子拉攏了。

胤禛考慮得倒是很好,但有句話叫做計劃不如變化快,五月裏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他蟄伏蓄勢的想法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此後走上了同曆史上完全不同的奪位之路。

此事和海上貿易有所關聯。如今海上並不太平,胤禛雖然和英法等過簽訂了通商條約,但這並不意味著商船就能毫無危險的到達目的地。自從通商之後也偶有發生商船被海盜所劫的事情發生,但因影響不大也就沒有引起眾人的重視。

可能是清朝漫不經心的態度助漲了別人的貪欲,這次竟然有一個十來艘船的大商隊都被打劫了,不僅貨物被一搶而空,就連船上的工作人員也傷亡慘重。

此事一出康熙震怒,這是對大清的挑釁,若是處理不好絕對會降低皇室的威信,是以他決定派人出海追捕海盜。

說是海盜,但對海外形勢知之甚詳的胤禛深知這並不是真的海盜,八成是哪國的士兵偽裝而成的,還有可能是幾國串通一氣。

實際占領了澳門的葡萄牙人對富饒的中原必有覬覦之心,而鄰近的倭人也一直都不安分,法蘭西等歐洲列國更是虎視眈眈。看過後世那些書籍的胤禛深知這些國家並不像表麵上看起來那麼簡單,要不然也不會發生後來的八國聯軍侵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