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供養
從前,有一位跛腳的修行人。他身殘誌堅,精進修持,毫不吝惜自己的身體,到外講經說法,度化眾生。他日日夜夜,勞碌奔波。善良的百姓看到他為法忘軀的身影\都暗自落淚,感動得眾生都樹立了堅定的信仰。
跛腳僧人四處說法,持戒精進,走到哪裏就在哪裏化緣,度化眾生布施、忍辱、精進、持戒以獲得智慧。
有一家人,信奉佛法。家中主人善根深厚,慈悲心廣。他長期見修行人拖著斷腿艱難奔走,心生極大的悲憫,恭敬地請求修行人接受他一年的供養。
在一年的時間裏,修行人夜以繼日地誦經、說法,開啟眾人的心扉,這家主人則日日準備可口的飲食供養修行人。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修行人要辭別主人,去他方遊曆、結緣。主人和修行人依依不舍地告別了。主人送他,深情地說;“師父您一路多保重啊!這一年您在這裏,我們深受您的教化,從迷茫走向解脫,從愚癡走向智慧之路。師父腿腳不便,如有困難,願您能夠再回來,我們繼續恭敬供養您!”
修行人與主人灑淚而別。
等修行人離去不久,主人回到家中,竟在床下發現無數金銀。主人因此成為大富人。
這家的鄰居是一個貪婪、凶狠的人。他從來不聽經聞法,有僧人化緣,他也總是惡聲驅趕,並緊閉門戶。他家生活貧窮,而且家人吝嗇之極。此人一見那主人家大富,又嫉妒,又羨慕,忙問那主人致富的方法。
主人便以實言相告。這個鄰居惡念頓生,也想做發財的美夢。
這個惡鄰居到村外也想尋找一個跛腳人,想供養他。但是四外找遍了,找不到一個跛腳之人。路上,他好不容易遇到一位修行人,但其四肢完整,身體健康,把這個惡鄰居急壞了。
他得寶心切,不顧天地良心,居然打斷了修行人的一條腿。修行人忍受著這惡人的折磨,給他講道理,但他惡心深重,得財心切,根本聽不進去。
惡鄰居將修行人殘暴地致殘以後,居然裝腔作勢地供養起修行人來。但供養沒幾天,他就不耐煩了,便把殘疾的僧人驅趕出他的家門。
他趕走僧人,滿心歡喜,心想:“我這下可以在床下發現無數的寶貝了!這下我可要發財了!”他急忙翻開床單,突然大吃一驚,當即腿腳發軟,跪倒在地。
由於他的惡心所致,床下不但沒有珍寶,反而毒蛇、巨蠍成群竄出,來螫他全家老小。現世惡報如此,死後他也因害人貪財之心而墮入地獄。
得珍寶的主人供養修行人,其心地光明,誠心誠意,慈悲心、喜舍心,所得果報吉祥、美妙。而惡鄰居居心不仁不義,為財傷害修行人,終至被毒蛇、巨蠍螫死,死後墮入地獄。善惡之果真實不爽,如影隨形!
據《果譬喻經》
體悟人生
在羅閱祗城有一個婆羅門,他常聽說舍衛國人民多孝養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於修道,並供養佛、法、僧三寶。他心中十分向往,便想去舍衛國觀光並學修佛法。
到了舍衛國,他看見有父子二人正在田中耕地、播種。忽然,有一條毒蛇爬到那兒子的跟前,將他咬死,然而那父親不但不管兒子,反而接著幹活,連頭也不抬。這個婆羅門大覺驚奇,便上前問他原因。耕種者反問道:“你從何方而來,來此為何目的?”這個婆羅門回答說:“我從羅閱祗城來,聽說你們國家多孝養父母、信奉三寶,所以打算來求學修道。”
接著,婆羅門又問道:“您兒子被毒蛇咬死,您為什麼不但不難過,反倒接著耕地播種?”
耕種者說:“人之生老病死及世間萬物成住壞夭,皆為自然規律,優愁啼哭能有什麼用呢?如果傷心得飯也不吃,覺也不睡,什麼也不幹,那不跟死人一樣,活著的意義就不大了!
“你要進城,路過我家時,請替我捎話給我家人,說兒子已死,不必準備兩個人的飯菜了。”
這個婆羅門心裏暗想:“這個人可真不像話!兒子被蛇咬死,竟然不悲哀,反而還想著吃飯,真沒有人情味啊!”
他進入舍衛城,來到耕種者的家,見到那人的妻子,便說道:“您的兒子已經死了,他的父親讓我捎話說,帶一個人的飯就行了。
那婦人聽完他說的話後,說道:“人生即如住店,隨緣而來,隨緣而去,我這兒子也是一樣的啊!生是赤條條來,死亦赤條條去,任何人都不能違反這一規律,還是由他的業力而隨他轉生去吧!”
這個婆羅門又告訴了那死者的妻子,誰知她的回答也是如此。
他心中非常生氣,對那女子說道:“你的丈夫已死,你難道
一點兒也不痛心嗎?”那女子默然不答。
這個婆羅門懷疑自己是否走錯了國家,他心裏暗道:“我聽說這個國家人民如何慈愛、如何孝順、如何供奉三寶,所以才想來這兒學習修道,沒想到今天碰上這等沒有人情味的人。這種人怎配信佛修道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決定去請教偉大的佛陀。這個婆羅門來到佛所,向佛頂禮,退坐一邊,一臉的愁雲。佛陀已明白他的來意,故意問他為什麼憂愁。他回答說:“遇事不合我的想法,故而憂愁。“佛陀又問:“遇上何事不合你所想呢?”他如實向佛稟告了他路上所見之事。佛陀說道:“善男子,這些人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啊!他們知道人生無常,傷心悲哀無濟於事,故能正視世間及人生的自然規律,也就無有憂愁!塵世之人不明白生死無常的道理,互相貪著愛戀,等到突發事件一來,即懊惱、痛苦,甚至痛不欲生,無以自製。正如人得了熱病,高熱譫語,恍恍惚惚胡說八道,隻有經過良醫診治下藥後,熱退病愈,才不會再說胡話了。”
佛陀接著又說:“世間俗人長時間被貪、嗔、癡三種煩惱襲擾,不能自拔。如果自己能明白無常之道理,能明白佛法苦、集、天、道之道理,那麼自然煩惱盡除。這些人皆可以證道啊!”這個婆羅門聞佛所說,即自責道:“我真愚癡,不明佛法大義,現在一經佛說,如黑暗中見到光明,恍然大悟!”
於是他皈依佛法,並受持五戒,精進而修持出世之法!
據《五反複》
4月8日灌佛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佛,名號叫“始無”。當時有一個國王,名字叫“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