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麵冷月清輝,冬天的寒氣『逼』人。但是家裏卻熱氣蒸騰,大家圍坐在不停翻滾著的火鍋邊說著過去和未來,言語中充滿了信心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天,楊家屋上的燈亮了很久,很久。
離家很久後回來最重要的是什麼?楊小貝果斷回答,“當然是走親戚啊!”闊別一年,姑姑們都惦記壞了,第二天就過來接她們一家上門做客。加上易家那邊也早就傳了話過來,外婆想誠誠了,讓帶過去耍一天。好麼,就沒在家歇腳的功夫,楊小貝一家三口就開啟了走親模式。
去每一家都不可能吃頓飯就走,你這是吃席嗎?都是至親,不要帶任何禮物,空著兩手上門,非讓吃撐了才放你走,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關懷。這麼一家家的走過來,周品正都要鬆褲腰帶了,“我這在外麵跑了一年,瘦下來的肉這幾天全部都補回來了!”
誠誠也苦著臉說,“媽媽,明天我們能不能不走親戚了?我想在家和哥哥玩!”他也是無語了,心心念念想著回來和哥哥玩,可是非要天天出去走親戚,害得他早出晚歸的,都沒有時間好好的玩耍了呢!
“走完了!明天開始哪兒也不去,咱就在家裏待著!”楊小貝笑著說。她也是很久沒有這樣的體會了。以前過年回來也是這樣,專門出去拜年走親戚,一共沒回家幾天,天天都忙著趕場,連和爸媽好好說話的時間都沒有。
可是沒有辦法,盛情難卻,親戚姐妹又多,不去哪家都不行。看來以後每次回來也會是這種“甜蜜的煩惱”。不過呢,親情就是在這些走動中才會越來越濃。要是和周家,三姐弟沒事幾乎不會碰頭,一年也就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碰麵。都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感情卻淡漠得很,各自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周品正也不反感這種走動。比起自家親戚間的淡漠,他反而比較喜歡老家這種親親熱熱的過法。和叔叔一家也是在白雲才慢慢親近起來的,換以前……也就是走親戚和過年的時候碰頭,點頭之交而已。
韓家衝的臘月是忙碌而熱鬧的。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年貨。易慧芬今年格外忙碌除了自家的年貨,她還幫小貝全部都備了一份,也不嫌麻煩,非要讓小貝到時候帶會浦海去,“城裏的好東西是多,可咱家手工做的點心能買得到嗎?你不在家就吃不到了,多帶一點!”
哎呦我的老媽誒!你果然就是這樣的老媽!楊小貝也是無語了,她永遠都是這樣,生怕自己吃不好穿不暖。有很多時候,哪怕遠隔千裏,他們也會不厭其煩地把最不值錢的家鄉特產給你給你帶上,才不管你多有錢,什麼都不缺。在他們看來,家鄉的味道都代表著他們的一片心意,帶著家鄉的氣息,讓在外麵的遊子不會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