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菜籃子(2 / 2)

周母有些不大樂意,年輕人貪睡,連她都睡過頭了買不到,何況他們小兩口呢?周品正又勸說了很久,才勉強同意了,說要是他們買不到,那還是自己出馬。

真是,買菜都成了老大難的問題了!楊小貝搖了搖頭,忽然靈光一閃,“老公,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什麼主意?當然是賣菜啊!她買菜的時間少,也沒有遇見過這些問題,一直沒有想到,其實在這段時間,首都、全國各大城市和浦海一樣,都產生了“吃菜難”。事情一度嚴重到政府把這當成了解決名聲的頭等大事,好像就是在今年,中央還提出了一個浩大的“菜籃子工程”。

這簡直就是瞌睡遇見了枕頭,多好的機會!周品正最擅長的是什麼?農業!擁有豐富的蔬菜種植及銷售經驗,手底下還有一大批專業的管理人員和農業技術人員,簡直不要太有優勢。

為緩解中國副食品供應偏緊的矛盾,農業部於1988年提出建設“菜籃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產和蔬菜生產基地及良種繁育、飼料加工等服務體係,以保證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吃。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籃子工程”重點解決了市場供應短缺問題。“菜籃子”產品持續快速增長,從根本上扭轉了中國副食品供應長期短缺的局麵。

此時的浦海市長正是後世的“鐵腕總理”,在他的一手抓辦下,菜籃子工程作為市民辦實事的重大市政工程之一.興建生產基地,增加副食品供應;完善市場體係,搞活農副產品流通解決了市場副食品供應短缺問題,從根本上扭轉了市場上副食品蔬菜等食品供應長期短缺的局麵.當時還為菜籃子工程配備了專用車。

有政府的扶持,可以說在創業上會一路綠燈,絕對不會擔心會遭到打壓等不利情況。再說周品正在這方麵早就做出了卓越的成績,他的蔬菜出口到十幾個國家,不僅僅是數量的優勢,在嚴格的管理和先進的技術條件下,質量才是最大的優勢。

此時政府急於解決供應問題,盲目地擴大基地,增加產量,卻忽視了質量問題,導致農藥超標、用量過多等很多觸目驚心的問題。人們直到2001年以後才意識到這個缺陷,強行開始推廣“無公害蔬菜”,比西方國家足足晚了幾十年。

也不是說政府是考慮不周,實際上在初期,農業、蔬菜種植因為周期長,風險高,利潤薄使得人們想方設法地增加產量,降低成本。在溫飽問題解決之前,是沒有人會去先考慮不良後果的。隻有到了市場飽和之後,優勝劣汰下開始洗牌,才讓粗放式、不科學的種植漸漸退出舞台。

當然還有我們的一貫風格——在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沒有人提出來的時候,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直到後期糜爛才會想辦法挽救,哪怕付出了難以想象的代價。譬如環保、食品安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