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自己在大學新聞係學習時的雄心壯誌,到現在每天寫著這些“新聞通稿”,連發掘到小龍蝦發源地的驚喜都沒有了。等到被招待著去到昨天的飯點去吃了午飯,再次吃到嘴裏的小龍蝦似乎也不那麼美味了——還不如就寫小龍蝦走紅記,多好的素材啊!絕對比千篇一律的歌功頌德吸引讀者。
想什麼來什麼,在洋洋灑灑介紹完“本地特產”小龍蝦後,被安排下來全程陪同的工作人員小於提議道,“朱記者,其實小龍蝦現在也成為了本縣的一項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當初合作社也是從收購小龍蝦起家,得到了第一桶金。”
當然了,後來發展大了,這一塊單獨列出來變成了白雲龍蝦水產公司,由易二舅全麵負責,早就從合作社脫離出去了。但是外人不清楚,還是“合作社”地叫著,反正也沒跑,還是那麼些人,還是以前的流程。現在的合作社早就悄然變更為專業的農業合作社,主要從事種植、出口高端農業產品。
小龍蝦這一塊是起家的根本,市場上也大有可為,當然不會放棄掉讓別人撿便宜。楊小貝早就說了,這是一個未來幾百億的大市場,最早入局,最早搶占市場就是他們的最大優勢。盡管如今小龍蝦已經火遍大江南北,似乎已經成了很平常的一件農產品,但是不顯山不露水地卻成為利潤的最大頭。
相反出口農產品這一塊,象征意思大於實際意義。前期投入的多,要求又高,導致總量並沒有很大的發展。這也與國外的市場有關,他們走的是高端路線,不可能求多求爛,到時候把東西都砸在手裏了,對農民們沒法交代。周品正這次的r國之行其實也是這方麵的原因——隨著出口量的逐步增加,黃智義那邊一個小小的貿易公司已經有一些力不從心。
周品正一直謹慎地控製著這方麵的發展,當然作為叔叔周縣長也非常了解內幕。說句心裏話,他是有些私心不想讓一些細節的東西公之於眾的。出口的市場目前還很狹窄,他們現在自己也在摸索階段,沒有一個很好很穩定的渠道,甚至到了負責人還在親自出去打拚的地步,實在不值得大書特書。
再說合作社的負責人是縣長的侄子,這一點要是被有人心看到,多半會有一些不好的聯想。當然本地人都清楚,不是周品正借了叔叔的勢,反而是周縣長討了侄子的好處才有如今的成績。可是外人不可能這麼想,雖然現在還沒有明確規定領導人直係親屬不可以從商,但一般大家還是比較注意避嫌的。
所幸的是如今周品正不在,正好可以完美的隱匿起來。那麼問題又來了,怎麼宣傳,宣傳誰?
在官場上,有些東西不該伸手的就不能伸。合作社是周縣長的一畝三分地,雖然不能宣傳他侄子,但是也不能推出旁的什麼人來作為主角。當然後麵的文章肯定要把周縣長這位“運籌帷幄”的領導給點出來,可具體到個人,還是很費了底下人的一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