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誠,這個名字好聽!”哪怕用浦海話來叫也很提氣,大家對這個名字表示十分滿意,不枉周大縣長點燈熬夜了大半宿,才挑出的好名字。
特別這個名字很有寓意,又是“縣老爺”所取,楊老漢對此特別開心。要知道在以前,沒有讀書的人隻有去求文化人取好聽一點的名字,有的幹脆就“大娃”“大妹”的叫了一輩子。而要是有身份高貴的人給孩子取名字,連名字都仿佛高大上起來了。
楊老漢當年算是小有文化,一向對自己的孩子取的名字感到自豪。兒子以“國泰民安”取字,女兒則隨便一些,“桃、杏、梅”等,到了小妹的時候,因為妻子去世的時候還沒有取名字,他索性就不改了,幹脆就“小妹”,“小妹”的叫著。
後來小妹自己改了名字,他也無所謂,反正家裏人都是叫小妹來著。這個失而複得的女兒結婚生子,對他的意義是不一般的。按照農村人的說法,這代表著他的任務徹底完成了。
7個子女,全部都結婚生子,有了後代。現在看來也都生活得很好。也許以前苦些、窮一些,可是都家庭美滿,兒女雙全……現在當然不算了,政策變了,隻許生一個來著。楊老漢仔細地看著寶貝小外孫,稀罕的不得了。旁邊的另一位親家——易外婆打趣說,“楊老哥這回開心了吧?沒人跟你搶外孫子了!”
自從計劃生育實施以來,最大的矛盾點就是孩子金貴了,外家和本家都要搶著來,照顧孩子、跟誰姓的問題,要是雙方都強勢的,吵上幾架、搶上就跑也很常見。常常在結婚的時候就要“友好協商”好,免得後麵傷了和氣。易外婆說著話的意思,反正小貝是在家裏的,就沒有這方麵的矛盾了。
“我楊家的孫子多著呢!才不會搶老周家的孫子!”楊老漢一向大氣,當初周品正連入贅的話都說出來了,他也不稀罕,按照他的話來說,“我圖啥呢?”現在就更加不會爭孫子了。孩子當然姓周,哪怕都是楊家照顧,辦滿月酒什麼的也是楊家出麵,但是咱家現在難道還養不起個外孫了?
周家人其實對這點也不是很看中,聽他們這麼一說,才想起來這邊對“認祖歸宗”什麼的特別在意,周縣長笑著說,“這孩子姓什麼倒是無所謂,他從小在外公家長大,到時候肯定要跟外公家親近些倒是真的!”至於姓氏,不過是表麵文章,難道姓楊就不是周家的兒子了?
不過周叔叔這句話說的對,後來誠誠長大了,口味、生活習性各方麵都是隨鄂北人,也和這邊的親人們最親,反而是周家那邊的奶奶、姑姑等都是淡淡的。雖然是親堂兄妹,和麼麼(姑姑)家的兩個孩子怎麼也玩不到一塊,年紀相差較大一個方麵,另一方麵互相看不習慣對方的做派,壓根親熱不起來。
後來他雖然回浦海上學了,但是每年都會回來韓家衝。小時候就和小哥哥楊文玩在一起,長大後更是好得穿一條褲子,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親兄弟呢!
因為是順產,楊小貝很快就出院了。她隻是運氣不好,生產的時候拖遝得要命。但是孩子出生後恢複得卻十分迅速,能吃能睡,氣色好得很。蔣老師檢查下來說,“一切正常!麻溜地出院吧!”嚴詞拒絕了周品正不放心,想要再住兩天的要求。所以這就是順產的好處,殊不知後世那位Y國王妃,人家那麼尊貴的人順產第二天就出院了,還自己抱著娃,一點問題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