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我知道。”楊小貝笑了,周品正看著老實,話不多,待人也誠懇,正是最讓人有好感的性格。再加上又自己的加持,沒人會對他擺臉色。周小菊就不一樣了,她哪怕不跟人吵架,那種屬於城裏姑娘的張揚、光鮮,總會引來像沈豔麗這樣的人嫉妒。
“你說,為什麼人們總是有地域意識呢?明明隻是一兩個人的行為舉止,整個地區的人就會被背上一個標簽。”楊小貝想起後世的“地域黑”,還有各種地域歧視,最高級、最出名的就是北上廣的“外地人”,振聾發聵。
周品正答道,“還能有什麼?井底之蛙唄!要麼就是地方主義,不外乎就這些。要是眼界開闊了,到哪裏都是一樣的,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怎麼能一言概括。”
在這個時光裏,周品正算是走的多,看得遠的那一群人了。北上南下他都去過,所謂的繁華也不過如此。在他看來,大可不必嫌棄這裏落後愚昧,反而這種淳樸是很難得的,至於堂妹……人家雖然不對,要是嘴巴不那麼厲害,人家也不至於那什麼……動手吧!
青春期的小姑娘,很少有看別人順眼的。何況周小菊這麼張揚又不客氣。周品正承認是自己照顧不周讓堂妹受了委屈,但是嬸嬸因此說出這樣的話來,特別是當著小貝的麵,讓他很不開心。反倒是楊小貝並沒有怎麼在意,這種程度的話上輩子在外麵不知道聽了多少,早已麻木了。
記得有一次早高峰擠地鐵,在浦海擠過地鐵的人都知道那個酸爽,真是人無立錐之地。每到一站上下客的時候,更是擠成肉餅。然後其中一個本地老大爺突然就開始發飆了,“都是些外地人,全部跑到浦海幹什麼?坐個車都坐不上,哪裏來的空間容納那麼多人?哪兒來的滾回哪裏去。”
本來就擠得天怒人怨,沒有幾個心情是好的,但是大爺這話還是惹了眾怒。你說你年紀一大把了,這個時間也來湊熱鬧怪誰?沒有那麼多外地人,浦海哪裏來是那麼繁榮?城市怎麼可能建設得這麼好?浦海的養老是全國最好的,哪裏來的錢?還不是外地人的貢獻!
本來也沒人搭理這個老頭,誰知道他越罵越起勁,汙言穢語起來。幾個年輕人氣不過開始據理力爭,所幸擠得不能動彈,更加沒有打架的空間,就這樣還是把人惡心得夠嗆。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不勝枚舉。往往莫名其妙被敵視,被排擠,原因隻是“外地人”而已。當然很多年輕人已經不再有這個惡習,原因也就是他們走出去了,眼界開了。這樣低級的地域歧視真的很沒有技術含量,很Lo好不?
像周嬸嬸、周母這輩人,大都還是老思想,認為外地人窮苦,去浦海也是不幹正經事,討生活的。她們在保持優越感的同時,又時刻警惕外地人占據了屬於自己的城市資源,漸漸地就形成了一種病態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