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三兄弟在韓家衝也算是能人,老大在隊裏當隊長,也算個小幹部。老二種田撈魚都是一把好手,現在來說那是致富小能手。老三就更不用說了,村裏頭一個大學生,還沒畢業就成了校長,絕對是人才。
但是再怎麼說,他們也都沒有出過遠門。楊啟泰還好一點,再市裏讀了兩年大學,普通話也說得不錯了。老大和老二兩個壓根就沒有去過縣城以外的地方(以前搞建設那不算,都是荒山野嶺的),雖說是三個大男人出門讓人放心,其實他們誰也沒有坐過火車,還真有點怵。
楊啟泰作為見多識廣的小弟,一路上由他安排,有事情也由他出麵。本來按照楊小貝的意思,火車要坐兩夜一天,硬座太累了,讓他們買臥鋪。但是楊家兄弟節儉慣了的,雖然現在手裏不差這幾個錢,但是這臥鋪和硬座的價格相差也太大了吧?楊啟泰排隊排到窗口一打聽,果斷買了坐票。
這個決定得到了大哥和二哥的一致好評。都是大老爺們,哪裏有那麼嬌氣還坐不得了?想當年大躍進的時候,連著幹通宵都是常事,何況現在隻是坐著不幹活,又不累,怎麼想都是劃算的。
現在家裏都富裕了,生活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他們從骨子裏還是吃苦耐勞的樸素農民,一輩子也學不會享受。在他們眼裏能有座位已經很不錯了。隨著人流上了火車,為了不露怯,他們仔細看別人怎麼找的座位,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又被其他人給占了。
他們三兄弟個頭不高,但是一看也不是好欺負的。經過一番交涉,占座的人覺得不好惹也就悻悻地讓了出來。這出門在外的,總有那麼一些人不按規矩辦事,這個時候絕對不能軟弱,要不然就隻有被欺負的份。楊家三兄弟可不是憨厚老實的人,齊心協力之下,倒沒有哪個不開眼的敢捋虎須。
好不容易安頓下來,楊啟國(老大)長歎了一口氣,“咱國家的人就是多啊,好家夥,這火車站簡直是人山人海!”。楊啟民(老二)頭一次出門也很興奮,一改平時的沉默寡言說道,“可不是!我還以為那年去搞建設,看到是人是最多的。幾萬人在一個大工地,一眼就望不到邊。誰知道這火車站擠得前腳打著後腦勺,這不得有十幾萬?”
十幾萬是沒有的,不過火車站人流集中,看起來就格外多些。楊啟泰作為幺弟,在哥哥們坐著講白(聊天)的時候,還要忙忙的把行李往頭頂的架子上麵塞。雖然小妹嫁的遠,他們送親沒有帶嫁妝,可是姐姐們還是精心準備了繡品和鞋子,慧芬也抽空給小貝做了新衣服。這些都是家裏的心意,比值什麼錢,但是千裏迢迢的帶過去就是情義。
除了這些,他們在路上吃的喝的,帶是換洗衣服——路上就要4天,計劃在浦海停留三天,也要一個禮拜呢。他們邋裏邋遢的到時候會給小妹丟臉,所以都是盡可能的做了新衣裳帶著,穿得齊齊整整的。
說不來不怕人笑話,三兄弟加起來一百歲了,還都是第一次坐火車,新奇感不言而喻。楊啟國坐不住,不一會就到車廂去轉了一圈回來,走道裏都是人,擠得格外辛苦,他回來還是滿臉興奮的說,“嗨這火車上啥都有,廁所也有,開水也有,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