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品正歎了一口氣,他一回來做到現在,老娘就緊跟著問東問西,連杯水都沒想起來給兒子倒。問題的焦點還是在小貝身上,雖然她不說,周品正還是知道,老娘非常介意小貝,甚至嚴重排斥。他再一次對自己的決定表示滿意,分開來住絕度是最正確的,要不然這個家就沒消停的時候。
“什麼?你把那套房子裝好了,做你們的婚房?你要搬出去住?”當得知兒子的打算,周母徹底炸了,“我不同意!怎麼可能!那是我們家的房子,怎麼可能!”
“怎麼不可能?那是我們家的房子沒錯,所以我搬去那邊住啊!”周品正無奈地揉了揉額頭。他就知道老娘要反對,所以之前並沒有透露自己的想法。其實他對自己老娘的戰鬥力還是心有餘悸的,能拖就拖,直到現在才告知她。
周母簡直歇斯底裏了,“你還是我兒子嗎?為了那個女人,你不聽我話也就算了,還要搬出去住!你不要媽媽了嗎?媽媽哪裏不好?你為什麼要拋棄我!”
……周品正一頭黑線,這叫什麼事兒?什麼叫拋棄?他特地選擇離家近的區域,還特地早就預留了她的臥室,就為了還照顧她,或者是等她回心轉意後可以一起住。怎麼就是不要她?再說了,要不是她死活不接受小貝,自己也不至於買房子裝修,大費周章的搬出去住啊!
事已至此,明明是周母逼出來的,但是她可不這麼想。當聽說兒子打算搬出去住,隻剩下自己一個人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生活(腦補太過了啊喂!),她就不管不顧的發作起來。裏弄裏本來就沒什麼秘密可言,他們又在外頭幹活,這麼一鬧將起來,登時整個裏弄全部都知道了。
幾個和周母走的近的,見她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控訴自己的兒子,看上去也著實可憐,都過來安慰她,順便也跟著數落周品正的不是。一些幸災樂禍的卻在看笑話,“前些天還在炫耀自家的房子多,這回有的哭了吧!房子多有什麼用,兒子又不要她住!”
這話就戳心窩子了。不過周母這個人吧,天生就擅長拉仇恨。在大家都擠在亭子間過得緊巴巴,有人有名額也拿不出錢買商品房的時候,她這種高調的炫富行徑不讓人反感就有鬼了。當然有一些人本來想著和她打好關係,到時候可以租住他們家的房子也說不定,這下好了,原來人家是用來結婚的新房,沒戲了。
自古不患貧而患不均,在計劃經濟時代,什麼都是統一的票據,大家都一樣平均,倒沒有什麼矛盾。但是隨著改革開放,腦子靈活些的,比如周品正,先一步搶得了先機,馬上就比老老實實上班的人資本豐厚多了。本來他在大家眼裏就是個不務正業的小癟三而已,誰知道一轉眼,人家就鳥槍換炮,妥妥地成了人生贏家。
這仇恨,簡直是不用拉就天然存在了。有一個詞語特貼切——仇富!特別還有周母這個豬隊友,有事沒事還有加幾把火,這下好了,裏弄裏鬧翻了天,說什麼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