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堪穴(1 / 2)

“還行,今天好多了。”黃阿弟接過茶水表示感謝。他這半年來多虧了這個小楊醫生,想法設法地讓他好過一些。她還想著去弄套吸氧設備,被自己製止了。

要是沒有回來,估計他早就被上了呼吸機,躺在病床上等死了——也許更不堪其苦,已經到陰曹地府了也說不定。與其那樣,現在的一點點不舒服還是可以忍受的。小楊醫生已經是費心費力了,何必為了自己再多生枝節呢?

楊小貝也清楚黃阿弟的情況。除了第一次回來時的搶救,後來又發生了兩次比較嚴重的問題,易家人都沒有送醫院,直接來找她了。盡管用的藥都是黃智義特地從國外寄過來的,但是他目前能夠做的也隻有維持而已。即使是這樣,黃家已經非常感激了,要不然黃智義也不會有求必應,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

當然,這裏也有發展新的商機,並且帶來了更大的利潤有關。黃智義畢竟是一個純粹的商人,在事業大踏步發展的時候,加之目前回一趟國實在不易,他也不能經常回來,隻好拜托伯伯家和楊醫生幫忙照顧他的父親。

既然碰巧遇見了,回去的路上外公就順便拐了一個彎,和黃阿弟一起去了弟妹家。過年的時候就說好的,讓他有是時候幫忙去堪個穴,看來大家都做好了準備,已經在為黃阿弟準備後事了。

這並不是不吉,而是“衝喜”。老一輩的人相信,把棺材和死後的墳墓都提前準備好是一件喜事,當然這針對的是老人。往往子女為了孝心,會很早就尋摸好的棺木,請人打好棺材放在家中。然後每年都上一次桐油,這樣老人活的時間越長,棺木的材質就越好,多年不腐。

反之,如果家中的老人去世後匆匆忙忙去買壽材,子女就會被認為不孝,老人也會被人覺得憋屈。本來楊老漢才六十多,還沒有考慮壽材的事,但這次出了事,年後大伯也開始張羅著找壽材了。

人們並不避諱死亡,特別是老人,在準備身後死上特別淡然。古時候新皇登基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自己陵寢的建造,平民百姓們沒有那麼誇張,但是年歲到了,壽材、墓穴、畫像等,都是要準備起來的。黃阿弟沒有回來之前,他哥哥嫂嫂的壽材都已經打好了,因為嫂子比他們都大十來歲,所以早早地就打好了。

如今黃阿弟葉落歸根,身體又岌岌可危,這些事情自然是越早越好,以免到時候措手不及。棺材的事家裏已經開始著手打製,堪穴卻必須去找易先生的。正好擇日不如撞日,外公就幹脆跟著一起過去了。

“易先生,這堪穴有什麼講究嗎?我能選地方嗎?”黃阿弟少小離家,對家鄉的事物卻記得十分清楚。那時的易家就是“名門”了,經常有轎子過來易家的大宅子前麵等著,就是來請易先生去看風水的。風水先生不同於算命,必須得親至,那時為了表示尊敬,大戶人家都是用轎子來接的。

在黃阿弟的心目中,易家的風水師傅都的很有學問、很高貴的存在。那時他還小,早已經不記得當時的“易先生”的風采。但是現在回來,怎麼就發現這個“易先生”十分無厘頭,像個老小孩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