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是一個小小的插曲。對於楊小貝和周品正而言,榮譽真的不像現時的人們看得那麼重。比起易慧芬和楊老漢他們激動得與有榮焉的樣子,都顯得淡然多了。也許這就是相隔千裏,他們卻一見傾心的原因,有時候價值觀的相同,就勝過太多的共同語言了。
楊小貝最終也沒有把心中的隱憂跟周品正和盤托出。這件事情她自己親身經曆,都覺得混亂不可思議,說給周品正聽最多也隻是多一個人混亂和擔心,對於事情的進展於事無補。再說了,如果她那時真的“嘭”的一聲消失,對於周品正來說不解釋他會有怨恨,但怨恨後的放棄,總比永遠懷念來得好些。
1981年的春天已經到了,一切也漸漸步入正軌。今年合作社的腳步繼續擴張,通過黃智義位於R國的物貿公司運作,成功地避開了國內某些桎梏後業務已經很有欣欣向榮的味道。最關鍵的是,還會帶來當政者夢寐以求的外彙收入。
在這個年代由於某些原因,國家對於外彙的渴求是無法想象的。為什麼積極推動廣交會?為什麼各級政府要努力培養、推薦地方企業等去參加?還不是為了把產品賣到國外去,換取綠油油的美元。“今年出口創彙多少”,一度成為政府工作彙報的重頭戲,是政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白雲這個東、西兩邊都被長江天塹隔絕的偏遠之地,以前別說外彙,就連跟省會的交流都十分遲滯。但是這一切在楊小貝一拍腦袋牽頭成立了合作社之後,就得到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通過運作,白雲縣的農民不禁通過水產這個“副業”得到了經濟上的實惠,去年更是參加了廣交會,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雖然去年的產量不大,但是也實現了外彙收入“零”的突破。這就是赤裸裸的政績。何況今年合作社那邊已經取得了“無公害種植基地”的牌子,準備大規模的發展水產養殖、大棚蔬菜、反季節蔬果等,想想未來的前景,從徐店鄉到白雲縣兩級政府都十分滿意。
這時周書記就不得不說楊小貝真的是個有想法、又自帶幸運光環的女孩子。據說她一開始隻是為了想個辦法補貼家用,順便求學而已。雖然現在她學業有成,早就抽身去做她的白衣天使去了,但是合作社的大方向,還有一些需要決策、拿不定主意的,侄子他們第一時間還是會去問她,這點在他麵前也毫不避諱。
好吧,就算是周書記自己,也因為與合作社撇不清的關係在仕途上更進一步了。他是個學者型官員,原本一直負責的都是教育、農業等不那麼重要的工作,但是自從去年開始,他就被委派專門負責“新型農業合作社”這個項目,而且已經卓有成效了。
要不是當成侄子小打小鬧的時候他從來沒有伸出過援手,後來得到上級的推薦參加展會也根本沒有通過縣裏,大家搞不好都以為這個新興的、將會產生大量外彙收入的項目是周書記一手促成的了。但是大家都清楚,情況恰恰相反,周書記反而是因為和合作社的領導人有一些關係,才幸運地摘到了這個大桃子。
這讓班子裏有的成員非常眼紅。在自家的孩子混吃等死,或者拚命扯後腿的時候,老周就這麼好命,從浦海來探親的侄子發現了本地人沒有發現的商機,進而輾轉騰挪弄出了一個龐然大物,連縣委做書記的叔叔都得到了好處,現在座次已經到了縣長以下,專門負責經濟、進出口項目了,真的同人不同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