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口味(2 / 2)

這幾天病房裏麵的幾個病友也混的有點熟了,語言不通不要緊,大家都是國人,連蒙帶猜加手勢,漸漸的就能夠交流了。楊老漢是悶得發慌,加上第一次出門,好奇心很重。人家則是對這一家的關係感到好奇,特別是周大姐來過以後,那更是……不八卦一下就不配叫國人了。

“喲!這是親家做的?倒是蠻有心的,這個季節帶魚不好買。”老頭子說道。他們家條件不是很好,這幾天見人家一個外地人吃的喝的比自己還好,心裏就有點酸。不過強撐著麵子,就想打聽打聽,好背地裏看笑話呢。

這幾天他們也琢磨明白了,那個姓周的小夥子是本地人,家裏條件好不錯,就住在醫院這塊。而這個漂亮的小姑娘在跟人處對象,所以才把老爹帶到浦海來瞧病。這種事情他們也見得多了,前幾年的時候,那些回城的知青心腸硬的,就甩甩手回來了。有些個仁義的,把一家子帶過來,那就是寄生蟲,就靠男方家裏。

誰也不想這樣,都是錯誤的政策惹的一些冤孽。回到城裏要工作沒有工作,要房子沒有房子,一家大小十幾口,都擠在一個小亭子間裏嗎,這樣的人家多了。實在沒有辦法,還有很多又拖家帶口回到外地去了,畢竟外地農村雖然窮,但是落戶安家沒有問題。

饒是這樣,遠在外地的知青始終是親人,逢年過節好回來,父母親戚病了咬回來,緊俏商品也指望著家裏幫忙弄,對原本的家庭來講,也是很不輕省的。更別說以後涉及到父母財產的分配,遺產的繼承,都是一個爛攤子。這樣的家庭在浦海很多,老頭子也看得多了,想想周品正的年齡,還以為他也是知青呢。

“是的,我也是第一次來浦海,過來就住院了,還沒有見過麵呢!”楊老漢沒有想那麼多,這兩天他也跟這個病友聊得很好,不管人家那些隱隱約約的優越感,大家不同省份,不同的風土人情,還有一些他們年紀大的人關心的時事政策,包括曆史、變化等,說起來也蠻開心的。

旁邊的阿婆忍不住說,“親家幾年了?你住院也不來看,這也太不像話了!”又看看楊小貝,說道,“咱們囡囡長得噶漂亮,找到依麼是燒高香了,還不好好對依!”阿婆就喜歡漂亮額小姑娘,加上楊小貝經常幫著打飯、把吃食給大家,都對她非常有好感。但是周品正平時沉默寡言,又不喜歡和年紀大的人噶生活,大家對他倒是淡淡的。

楊老漢這才意識到人家以為小妹已經結婚了,有點尷尬。作為未婚男女來說,他們走的的確太近了。在老家還好,都還收斂一點,到了這邊那是隻要在一起就黏在一起,不讓人誤會才怪。

他不好意思說自己女兒還是在處對象,隻是模糊的說,“親家身體也不好,我也住院,就不來了,等出院的時候再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