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包子,本書的主人公。那年,認識她的時候,我二十七歲,但是卻是個有著十一年軍齡的老兵。
因為上學時,不用功讀書,高中沒希望考上,直接報了中專。父母見我在中專也學不到什麼技能,怕我在學校學壞,便動了送我到部隊的念頭。所以我十六歲便參軍入伍了,當然是托了關係的,有些事,你懂的……
認識李玲時,我剛好負了傷。當時我是三期士官,在一次軍區搞實戰演習中,為了掩護戰友,左腿光榮的骨折了。我隻所以說是光榮骨折了,是因為軍區為此給我記了一個二等功。
有人會說,二等功算什麼,看把你得瑟的。我想告訴你的是,和平年代,一等功基本絕跡了,不是沒有,而是很少很少。
原本,我是應該在軍區醫院治療腿傷的,在李玲所在的醫院住下,隻是讓這所醫院的專家先做個會診。但是,當我看見李玲的第一眼,我便決定,不走了。
我向部隊領導請示了,理由是醫院離部隊近,戰友們探望方便,我不想離開戰友們太遠,最主要的就是,這所醫院也是在治療骨科上比較權威,所以用不著舟車勞頓的跑到省會,所在的軍區醫院。部隊領導見我堅持,也就同意了下來,臨走時,指派了一個上等兵留在醫院護理我。
我所在的部隊,隸屬於濟南軍區。而我是沈陽人,剛好李玲是黑龍江人。我和她屬於東北老鄉,她當時在這家醫院做護士。
我要感謝護士長,她出於我和李玲都是東北老鄉的想法,指定李玲負責我的日常護理,這樣才有了我和李玲後麵的故事……
我所在的部隊,地處老區,所以老百姓對子弟兵都很熱情。當地政府又經常開展擁軍愛民活動,所以我在這裏住院,得到了醫院領導的很大關照,用院領導的話講,我是立過二等功的軍人,是英雄。所以院領導特批,我住院期間,李玲專門負責我一個人。其他的病人,由別的護士負責。
我現在想想,我要感謝的人,真是太多了。
手術很成功,剩下的就是慢慢恢複。每天李玲給我除了打吊瓶、吃藥、換藥外,都會在中午和伴晚推著輪椅上的我,到醫院的花園裏散心。而每次李玲來的時候,我都會打發那個上等兵出去轉轉,這小子也很聰明,以後見到李玲進入病房,自己不用我吩咐,便自己該幹什麼,幹什麼去了。
美好的光陰,總是飛快,轉眼間三個月過去了。在李玲的悉心照顧下,我也痊愈了,而我和李玲也已經確定下了戀愛關係。
李玲護校畢業後,原本是分到哈爾濱最大的醫院工作的。她之所以現在在這裏上班,是醫護係統搞的輪崗支援,所以年底的時候,李玲還要回哈爾濱的。
現在擺在我麵前,就隻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我的軍旅生涯;二是脫下這身軍裝,回到地方,從新開始我的另一種生活。
李玲用她那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望著我。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出了她此時緊張的心情,同時我也知道,現在的選擇,對我和她的感情之路,是種考驗。
我不相信兩個異地的戀人,會經受得住距離和空間的考驗。另外,這對她也不公平,我既然選擇與她相戀,就應該為了我們兩個人的將來,而付出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