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癬與甲癬

1.疾病介紹

皮膚癬病是家庭中既多發而又頑固的皮膚病。這裏僅介紹十分常見的手、足癖及甲癬(詳見表140。手癬本病俗稱“手氣”,中醫稱之為“鵝掌風。”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膚黴菌病。手癬多由不良的搓腳(已患足癬)習慣而傳染,表現為先在掌蹠麵、指間出現針頭大小水皰,皰壁較厚,不易破,伴劇烈癢感。水皰幹枯後可出現脫屑甲癬本病初起時在指、趾甲遠端,側緣等處失去光澤,甲板逐漸增厚變脆,呈灰白色或汙穢色,表麵不平,久之甲板前端呈蟲蝕狀,易通起與甲床分離

2.手、足癬及甲癬的就醫與家庭用藥建議

1)手、足癬出現感染(局部疼痛、紅腫,大腿根及腋窩淋巴結腫大等)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生素(見“發熱”一節2)用藥的關鍵是堅持治療,不可斷斷續續,同時注意杜絕再次感染(采取自淨的衛生措施

3)甲癬原則上應到皮膚科治療。

外眼感染——沙眼、紅眼病、針眼與爛眼邊

1.常見外眼感染疾病識別與家庭對策

該四種疾病是家庭中常見的感染性外眼病,雖然大多數病人多在家中按門診醫生要求進行處置而治愈,但每種疾病中,尚有特定要求,如處理不當也會使病情加重或感染反複不愈,故有必要分別介紹。在讀表時,注意各自表現特點及家庭原則。

2.外眼感染的就醫與家庭用藥建議

1)沙眼久治不愈或出現角膜混濁;急性結膜炎治療7日以上無好轉;麥粒腫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以及潰瘍型眼緣炎者,必須及時就醫診治。

2)以局部用藥為主,用藥前均須清洗眼分泌物,以發揮最大藥效。

3.自行選用非處方

眼藥氯黴素滴眼液本藥為廣譜抗生素,對絕大多數細菌均有強抗菌作用,作為滴眼液用於眼科,其優點是具有一定穿透性,采用外用滴眼方式即可獲得眼內的有效濃度,從而發揮殺滅病原菌作用。主要用於:病毒性結膜炎、角膜炎、細苗性結膜炎、角膜炎;沙眼、瞼緣炎、瞼邊癤、瞼內癤、慢性淚囊炎、角膜潰瘍、角膜外傷的治療素可環酸鬆四醋的本藥為四環素與可;的鬆的複方製劑,具有抑製致病菌和消炎的雙重作用,並能減輕組織充血與水主要用於:外眼感染如結膜炎、沙眼、角膜炎等。

外耳道炎

1.疾病介紹

外耳道炎屬於家庭最常見的“小傷小病”之一。本病分為兩種:一種叫局限性外耳道炎,又叫外耳道癤,是毛囊、皮脂腺化膿性炎症,發生在外耳道軟骨部,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另一種是外耳道彌漫性炎症,叫彌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炎的病因如下:①因為外耳道發癢或有挖耳習慣的人經常挖耳,損傷了外耳道的皮膚而發生感染;②化膿性中耳炎時外耳道長期被膿液、藥液刺激;③有異物或洗澡、洗頭、遊泳時外耳道灌進了水等因素;④過敏性體質或糖尿病的患者,也多發此病。

急性期表現有持續的耳痛,咀嚼、張口時加重。拉耳廓、壓耳屏時疼痛,可見外耳道皮膚充血或腫脹,有分泌物,可伴有耳周圍淋巴結腫大或壓痛。慢性期由於分泌物的刺激,可使外耳道皮膚'變厚或發生脫屑現象。嚴重者有劇烈地跳動性耳痛,張口咀嚼時力重,影響睡眠,全身不適,體溫略高,聽力下降,壓耳、拉耳廓時疼痛加劇,待膿腫潰破後疼痛減輕。

2.就醫與家庭用藥建議

1)疼痛劇烈、發熱或耳鳴、眩暈者必須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生素。

2)保持外耳道清潔、防止感染是預防本病的基本措施,其中,重要一點是徹底改變挖耳的不良習慣。

鼻塞與流涕

1.弓起鼻塞與流涕的疾病識別與家庭處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