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1 / 1)

後記

我的這部關於杜甫與杜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繼承與創新、因與革研究的書稿,是我所申請的“保定學院科研基金項目(博士基金,編號:2012S03)”的立項課題之研究成果,在此,要向單位對於我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

2011年6月,我由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師從文學院教授、中國杜甫研究學會副會長韓成武先生,主研杜甫詩歌,在韓先生的指導下,通讀了杜甫全部詩歌作品,並能背誦百首以上的杜詩;迄今為止,我已在各類核心及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了關於杜甫研究的論文三十餘篇,獲得了“河北大學優秀研究生獎學金”博士一等獎(2009年)、二等獎(2010年)、“河北大學研究生優秀科研作品獎”(2010年),“保定市第三屆高校青年教師說課比賽”三等獎(2009年),以及保定學院“首批中青年骨幹教師”(2011年)、首屆、第二屆“十大青年科研標兵”(2009—2011年)、“保定市民革優秀黨員”(2008年—2010年)等榮譽稱號,被評選為中華辭賦家聯合會理事、定州市蘇軾文化研究會研究員,並代表學校參加了“中國·黃岡東坡文化國際論壇”(2010年,湖北黃岡)、“首屆東坡學校與東坡文化傳播交流活動”(2011年,四川眉山)、“紀念蘇軾仙逝常州910周年景蘇詩文筆會”(2011年,江蘇常州)、“第六屆全國杜甫學術研討會”(2012年,陝西西安)、“全國首屆蘇轍學術研討會”(2012年,四川眉山)。

當然,我所取得的這些成績,也是和導師為我付出的心血分不開的,在此,特向我的導師韓成武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謝意!同時,也向在書稿撰寫過程中給予我關心和幫助的孫微師兄、吳淑玲師姐、左漢林師兄、趙林濤師兄、王元輝師兄、劉靜師姐,一並表示感謝!課題組成員、教務處張寒老師,也為本課題做出了一係列工作,也向她表示謝意。

在我書稿寫作期間,妻子韓鬆言無怨無悔的承擔了繁重的家務,如今,兒子李韓喆已經四歲了,在此也向她表示我誠摯的感謝和深深的歉意!同時,也向無私關愛著我的父親李根起和母親藺秀珍,道一聲“辛苦了!”還有,我總會想起從小帶大我的姥爺藺廷海老先生,他老人家已經離開我十多年了,相信,姥爺在天上看到我現在所取得的成績,一定也會很欣慰的……

書稿既成,感而有詩,奉頌詩聖,增諸文末——

詩聖頌

——紀念“詩聖”杜甫誕辰1300周年

大唐玄宗,先天元年,詩聖杜甫,降生中原。人文故裏,大河之南,

地靈人傑,鞏縣瑤灣。膳部員外,其祖審言,文章四友,家學淵源。

奉天縣令,其父杜閑,忠君愛民,奉儒守官。望嶽泰山,初步詩壇,

吳越齊趙,梁宋遍觀。詩交李白,堪稱忘年,攜手同遊,論文求仙。

臨歧別後,求仕長安。十載困守,飽受苦寒。兵車麗人,厥賦名篇。

現實主義,頻見毫端。獻賦朝聖,試藝集賢。致君堯舜,僅得微官。

改任參軍,鬱鬱寡歡。詠懷五百,歸省奉先。不避風雪,行經驪山,

朱門肉臭,榮枯難言!安史叛亂,疾寇潼關,天子奔逃,移駕西南。

太子即位,國事惟艱。家中聞訊,一往無前。遠赴靈武,形隻影單。

遭遇胡兵,陷身長安。苦吟春望,痛悼河山!逃奔鳳翔,授拾遺官。

疏救房琯,仗義執言。觸怒肅宗,麵刺龍顏。三司推問,不改從前。

終遭貶謫,永訣長安。三吏三別,新安潼關。華州任上,憤然棄官。

流離隴蜀,一歲四遷,秦州同穀,成都始安。自築草堂,浣花溪邊。

支離東北,漂泊西南。秋風茅屋,憫人悲天。流離閬梓,頻望雪山,

憂國憂民,寢食難安。官軍掃北,力挽狂瀾。嚴武鎮蜀,再添歡顏。

檢校工部,企盼國安。季鷹病卒,再駕行船。卜居夔州,奇水險山。

苦研詩藝,超越先賢。登高秋興,格律精嚴。更出三峽,東下荊南。

兩湖漂流,千險萬難。嶽陽登樓,戎馬關山。大曆五載,終賦遺篇。

所留詩作,其數逾千,沉鬱頓挫,筆勢如瀾,諸體兼擅,難以追攀。

享譽詩史,傳誦民間。總集大成,詩中聖賢,千載之下,光耀文壇!

李 新

2012年12月31日於保定 讀杜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