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受限,大儒入長安。一時間,天地風起雲湧,仙妖佛魔神,天地間所有的勢力瞬間將目光集中到人類千年古都長安城。
這時候長安城中文武百官也已經沸騰了,心中振奮。群儒入長安,這影響將會是多大,千年難有,任何邪魔都將無所遁形,震懾天下妖邪。
同時他們又忐忑不安,自覺無法麵對這些老儒,這些大儒中有些是自己的老師,故友。
長安被妖邪擾國,他們身為朝廷肱骨之臣,卻無法為保護君王,安撫百姓,又有何顏麵去見恩師故友啊。
一時間所有大臣心中又是激動又是愧對。
貞觀十二年,大唐長安城城門全開,文武百官聚集城門,翹首相迎,神色恭敬,卻又夾雜著一絲苦笑和無奈。
同日,長安城紫氣衝霄,無數氣運精芒彙聚成氣運巨柱直衝天際,整個長安城充斥著巨大的烈日陽剛之氣。
漸漸的一個巨大的無形屏障從氣運之柱中橫鋪整個京城。在無形屏障形成的刹那,巨大的氣運金龍仰天咆哮,猛地鑽入光膜中,如龍入大海,虎進深林。神態舒曉,自由暢快,酣暢淋漓。
京城祭天之地,古樸簡單卻又充滿了莊嚴和磅礴大氣。巨大的天壇矗立在天地中間,兩旁是三皇五帝的帝王廟。
天下彙聚長安城的大儒,文武百官聚集於此,太宗身著龍袍,神色威嚴的站立在群儒百官前麵。
儒家重天地君親師,以天最為重要,如今大唐國主被侵擾,群儒震怒,在此準備行拜祭大禮,後參見君王。震懾天地群魔,顯示人族之威。
莊重肅穆的天壇中,群儒漸漸分開一條大道,一個白衣如雪,豐神如玉,目如星辰,手執一副古樸無華字帖的年輕儒生,神態靜謐,沉穩,無波無瀾,不驕不躁的慢慢走來。
“學生,李淳風拜見唐王陛下。衍聖公如今正在推算天機,無法分身,故讓學生送來手書。望陛下見諒!”
走到太宗麵前,躬身行禮,大聲拜道。
聽到李淳風的話,太宗心中一喜,天下群儒心中也是一喜。沒有想到衍聖公都在關注此事,並送來手書,這是何等的榮耀。
衍聖公乃當今天下大儒之首,一身儒學修為天下無人能及。無人不敬仰,無人不佩服。
想當年,衍聖公以天地二字震死妖邪,震懾群魔,親自逼的太上不得不訂下城下之盟。
如今又有手書前來,大唐國都必當無礙了。
“平身,將衍聖公字帖送上來!”
太宗大喜對著李淳風道。
“謝陛下”
起身的李淳風將字帖交給太宗後,旋即又轉身對著四方大儒,彎身拜道。
“學生見過諸位先生!”
群儒讓道尊敬的衍聖公,不是自己,這點李淳風深知,這些大儒博覽古今,儒學修為震天攝地,自己也不得不尊敬有加。
拜見完後,李淳風後退之群儒之後,等待祭天大典的開始。
太宗神色鄭重的將手書輕輕打開。打開的刹那一股陽剛正氣橫貫天地之間,古樸的字帖上有一個閃爍著無限光輝,給人巨大威嚴感地“王”子。
這一大子在紙上跳動著一般,似要破之而出。威嚴天地。散發出巨大的君王氣概。
“王”字三橫代表天地人三界,中間一橫,代表貫穿天地人三界。
以王代替君字顯示出君權的淩然不可冒犯。顯示出人族之威不可冒犯。大唐皇威不容褻瀆。
看到這一字群儒神情肅穆,神態恭敬之極。太宗神色充滿威嚴,將字帖輕輕揚起,巨大的“王”字爆發出巨大的光芒,直射天地。
衍聖公手跡展出,將祭天之禮退到極致。眾人開始祭天拜地。
當中一人大喝,“拜天!”
太宗為首,群儒百官齊齊鞠躬拜天,神態威嚴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