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曾有幾人想過生存的意義,大多數人都是為了活而活著,努力追求著未曾得到的事物,惆悵著已失去的事物,轆轆一生,終長歎無語,撒手人寰,不瞑目處深深自語,期待來世吧。
來世為何世,活著的人終究無法探知,於是開始幻想,由於所知有限,結果終也不過是萬丈光芒、人麵仙體,亦或半人半獸,九幽妖魔,脫不了七情六欲,仙人、人妖、人鬼之戀,輪回、來生、前世宿命,因因果果,尚難定論。
少數求道之士,隱居山林,觀天地循環,悟生命真諦,超脫世俗,領悟些許法則,創立出許多人間未見之道法,但人性於此,便覺已登仙境,紛紛創門立派,改追長生,放卻初衷,重新流入世俗,終抱憾而終。
而真正得道著,或白雲野鶴,遨遊太虛,或大隱於世,領略世間百態,不為人知。
人間冷暖疾苦,依舊掠如浮雲,濃淡聚合,來來往往,飄蕩於滾滾紅塵。
日暮,江南小鎮。
夕陽餘輝斜照,整個小鎮都沐浴在一片金色祥和的晚霞光輝中。鎮東,一顆高大的老樹下聚滿了人,大多席地而坐,男女老少三兩成群,好不熱鬧。
樹下是一個古舊的木製涼亭,涼亭中間是張破爛的圓石桌,桌子旁有四個石凳,其中一張石凳上坐著一位老先生,頭戴一頂書生帽,帽子兩旁隱約露出幾縷白頭,老先生麵上雖略有皺紋,看上去卻精神抖擻,此時正兩眼放光,手搖著竹扇,大聲話道:“蜀山為何處?無人知曉,但是蜀山的傳說,卻已很是久遠,素聞有劍仙在彼,服氣辟穀,精勤修為,憑著一柄飛劍出入青冥、橫飛山川、縱貫宇宙,遊戲人間好不逍遙。劍仙行事首重仁義,入世行善、廣積功德,若是路見不平必伸援手,除魔衛道義不容辭,多少看破紅塵的凡夫俗子,舍棄世間的富貴榮華、愛恨喜樂,千裏迢迢欲上蜀山尋仙訪道,祈能超脫生老病死之苦,得道成仙。“
“老爺爺,世間真的有神仙嗎?”一聲稚嫩的童音打亂了四周的安靜。
眾人聽得正入神,均怒視而去。隻見人群後方怯怯站起一個小童,大約十來歲年紀,粗布衣褲,褲角上麵還斑斑點點遺留著幹涸的土跡,但麵容卻相當秀氣,手中緊握著一段枯枝,小臉通紅卻目不轉睛,帶著渴望的表情直忘著老先生。
“咳咳,這個……惜蜀山千峰萬嶺高聳入雲,異人散仙洞府又極其隱密,豈是易尋?再者,往蜀山之路必經苗疆,漢苗自古對立恩怨難解,苗民養蠱成風,專害過路漢客,又多半精通巫術,禁忌頗多,稍有冒犯,便糾纏不放,至死方休。就算是向道心堅者,又有幾人能通過層層考驗,得蒙高人傳授,修煉成仙?”老道士微微一咳,低下頭拿起桌子上的大碗,狠狠的飲了一口水。
“但是我相信,是有的!”老先生把大碗往桌子上輕輕一放,猛的抬頭,雙目如電,堅定的道。
“小子,你別搗亂……”。
“小孩子知道什麼,別打擾先生,我們這裏可是很久沒來過先生這樣有學問的人物了……”。
“快回家幫你爺爺打鐵去吧……”。
……
……
眾人等的不耐煩,均衝著小童抱怨起來。
正埋怨間,突然天空烏雲驟起,原本金黃的夕陽瞬時已被烏雲遮住,天空頓時暗了下來,逐漸風起,鎮內揚起灰黃的沙塵,江南的天氣瞬息萬變,眼看一場暴風雨將至。
老先生起身,衝眾人微微一笑道:“眾位莫怪,眾位莫怪,這旱濁的天氣來場暴風雨卻正是時候,老朽先行一步,明日再敘。”說罷起身,朝眾人微微一揖,轉身而去。
眾人見風雨將至,無奈下均朝老先生道別,拿起衣物,匆匆而去,不少人臨走時還瞪了瞪站著的小童,口中嘟嘟囔囔,顯得甚是不滿,小童卻渾然不知,眼神直直的望著老道士,腳下不自覺的跟了上去。
老先生看似步履緩慢,卻轉眼間已消失在村外小路的轉角處,小童心內著急,連忙小跑著追趕上去,跑到轉角處一看,卻已不見了老先生的身影。
小童茫然的站在路中間,轉身四處張望。半晌後,風雨漸急,他深深歎了口氣,耷拉著小腦袋,在風雨中晃晃悠悠向來路走去。
小童消失後不久,老先生從一棵樹後轉了出來,微微一笑,衝著小童消失的方向點了點頭。
“爺爺,爺爺,我回來啦,你怎麼沒關門呀,一定是又在睡懶覺了。”一陣稚嫩的童音伴隨著破舊木門的關合聲傳入耳內。
“啊,阿嚏!吵什麼吵,你個臭小子,難道不知道尊老嗎?我老人家這樣大年紀了,你也不讓我多睡一會!”屋內傳來一陣老者的噴嚏聲和抱怨聲。
“對不起啊爺爺,都下半天雨啦,我這不是怕你凍壞嗎,嘻嘻。”破舊的布簾一挑,一張調皮可愛的臉出現在布簾底下。
“哼,還算你小子有心。”隨著一陣冷哼,內屋的破床上一個老者伸著懶腰坐了起來,老者穿著一身邋邋遢遢,洗的發白的破舊衣服,腰上係著一條麻繩,花白的頭發上滑稽的束著一個道稽,紅潤的臉膛,大大的鼻頭,長的慈眉善目,正微笑的看著小童。
小童向前一蹦,甩脫了布簾,一下串到了老者的懷裏,雙手衝著老者熙熙攘攘的胡子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