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袁軍師錦囊遺妙計 嶽少保決算大驚人 (2)
這王摩五人不幾日到麒麟山來,隻見寨宇全無,山荒路絕。再訪問人,方知王突死久,四子皆被金將傷害。王摩不勝傷感,隻得向山流淚,撮土為香,拜謝王突收育一場。遂打發鄭天佑先回去報知哥哥並兄弟。過不一日,又使殷尚赤、屠俏兩騎馬先走,自己同孫本步行。行了多日,方才到得湖岸。已是有船伺候,迎接上船。將到半湖,楊幺率領眾兄弟相迎上山,同入廳堂。王摩拜見楊幺。細述得見嬸娘以及諸事。遂向賀雲龍、袁武、何能深謝錦囊妙計,然後與眾兄弟各各相見過。酒席早已齊備,各依次坐飲。
飲了半晌,王摩遂問別後可曾與宋軍接戰。楊幺笑道:“聞人成已是喪膽,隻在蘄州觀望。我因兄弟未回,便將大事因循。且喜今日已回。今我胸中不足者,是忠言逆耳,過後冰消。向日諫誅秦檜一班奸佞,已是麵許;誰知近日使人來探聽,猶然獻讒。可恨那日在城中,不曾同眾兄弟去手刃此數人。再者四處盜賊未除,使楊幺日有所憂。”馬霳道:“那日兀恁趕喪般扯跳,隻學的呆鳥過後瞎嘈沒力。”
袁武、何能齊說道:“哥哥既要除天下之害,即今兵分兩路,一去追聞人成,便可剿滅蒲牢;一去削平毛姥姥,同聚臨安,東南半壁不足憂矣。”楊幺聽了點頭。又飲了半晌,因說道:“我們得蒙四維真人點明了前世,大仇盡泄,隻覺胸次漸平。若據我今日,較之前身,實乃轟烈。我想前世堂名‘忠義’,我今亦將此堂為‘忠義堂’。明日使人懸立,未為不可。”
眾人俱說有理。賀雲龍因說道:“哥哥既曉得真人指明了前仇,胸次漸平。須知冤仇莫結,若又去尋人種冤種仇,則冤仇相報,何日了期?據兄弟看來,這班奸人實也是應宋運而生。他有他的冤仇,未必不是今來報複,亦未必便沒人去害他。此是循環定理,哥哥不可過於不平。隻宜自己循序而行,須看前程有多少路,盡力而行便了。”楊幺聽了點頭道:“雲龍識見,果是高人。”自此與眾兄弟盡歡而止。
到了次日席間,賀雲龍因對楊幺說道:“兄弟前日奉哥哥之令,去見真人,不期真人采藥未歸。彼時欲要打發殷尚赤先回,兄弟在山等候,恐兩位哥哥與眾弟兄記念,隻得同了回來。滿望就去,不期宋軍邀戰,二頭領又出,是以遲到如今。因思昔年師弟殷殷善誘,一旦相違數載,弟子之誼全虧。清夜自思,實有不安。近日家師必回觀中,明早拜辭兩位哥哥並眾位弟兄,容去拜見真人一番,再來與哥哥、眾弟兄同聚。”
楊幺道:“如今識此路徑,往來甚便,若去問明了後麵的幾句,更是暢心。隻是這井中上下扯拽,還覺不便。雲龍兄弟且住一日,我今使人在笑傲亭旁,另開一條地道,鋪填層級到了井底,然後走入穴去,豈不更便。倘或我們有一日清閑,去拜見真人一麵也好。隻是你前日在廬山上,下穴到此,實有多遠,裏麵怎個光景?”賀雲龍道:“穴中有如明鏡,如來若去,實與塵世迥別,行動有類兩肋生風。據我看來,隻好比外麵行程,約有百裏。”楊幺道:“兄弟前日去時,在路走了多少日期才到廬山?”賀雲龍道:“那時同尚赤一路盤桓,實走了三十餘日。”
楊幺聽了,驚問道:“你二人去後,我屈指算來,將及半年。我向來不曾問及,你又在何處耽擱?”賀雲龍道:“兄弟並沒處耽擱,隻在觀中留宿了一夜。”楊幺聽了,甚是驚疑不信。袁武笑說道:“哥哥豈不曉得山中七日世上千年,即此謂也。”楊幺聽了,方才大喜道:“真仙境也。我等日後安可不去?”遂使人開鑿,又懸立‘忠義堂’名。不消幾日,開鑿了一條暗道,賀雲龍即便辭別。楊幺遂治了素席,也於他送行,又取了信香,煩問後來消息。一時眾弟兄皆來相托,賀雲龍一一應允。楊幺與眾兄弟送賀雲龍從笑傲亭旁走入暗道。到了石門,讓賀雲龍走入,相訂早回。賀雲龍舉手作別,望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