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的一嗓子,讓我們三個同時聚焦一個地方,那是一個平台,平台上放有圓形青銅大鼎,鼎的輪廓渾圓飽滿,三足粗壯有力,體積碩大雄偉。
我從地上站起來,四個人不約而同的靠近,走到台下~“我怎麼感覺這東西見過?”我嘟囔道。
“應該是壁畫上裝人頭的大鼎!”小墨提醒道。
“啊…對對!”我迎合著。
小墨登上平台,走近大鼎,我們也隨即跟上,四個人圍著大鼎轉了兩圈,我目測一下,鼎的高度足有一米六上下,直徑也有一米四五。鼎下立有三足,足腿刻滿了鱗片紋,足腳分別是凶猛的獸頭,每個獸頭嘴裏似乎含著一顆麵目猙獰的鬼頭。
“這鼎應該不是周代的!”小墨皺著眉頭說。
“你怎麼知道?”我問。
小墨解釋說:“周代的鼎分三種,鑊(huo)鼎、升鼎和羞鼎,西周時期的鼎器都比較實用,鑊鼎的體型一般都比較大,用於煮生肉,升鼎則是盛(cheng)放鑊鼎內煮好的熟肉,而羞鼎是升鼎的陪鼎,盛放佐料,也就是鹽巴,你們看看這個大家夥兒,要是煮生肉,什麼年月能煮熟?”
三個人表示讚同,小墨說的沒錯,鼎的體積太大,鼎壁足有三十厘米厚,重於千金,煮生肉,太不靠譜了。
鼎腹(中部)一圈立有三條火紋,火紋將鼎腹分隔成三麵,每一麵都刻有古文字,我半哈腰的仔細查看上麵的文字。刻的還是甲骨文,我有點懵,甲骨文怎麼會頻繁的出現在青銅器上,太奇葩了。
我正困惑時,乎聽小墨說道:“鼎上的文字被人拓印過!”
一句話,讓我也注意到了鼎上的文字,有模糊的印記,應該是拓印後被擦拭過,而我又立刻想起老鬼給我的拓本。不對呀!老鬼給我的拓本是金文,而現在我眼前的卻是甲骨文,難道那份拓本不是在這尊鼎上拓的?
我挪步走近小墨,看見他正鎖著眉頭合計什麼,我沒有打斷他的思考,而是去看他這邊鼎上的文字~“哎呀嗬!你這邊的文字怎麼和我那邊的不一樣?”我納悶道。
小墨沒有回應我,依舊在沉思,我靠近查看小墨這邊的文字,字體很奇怪,不是甲骨文,也不是金文,這種古文字我從來沒見過。
“這是什麼文字?”我不禁問道。
小墨眼睛一閃,回過神兒答道:“有可能是燧文,也稱天火文!”
“什麼,天火文,古代有這樣的文字?你可別蒙我!”我質疑道。
小墨直起腰說道:“我也不能確定,不過我的老師曾和我說過,人類文明不隻是五千年,而文明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文字,傳說最早的文字就是天火文,而天火文的創造者名叫焱嶁(yanlou),是燧人氏(燧皇)的伯父!”
小墨的揣測,我持懷疑,原因很簡單,因為很多人都知道,目前在中國所發現的最早文字,應該是殷商初期開始流傳的甲骨文。而天火文,根本就沒聽說過,更不用說見過了,假如小墨說的是真的,那麼華夏幾千年,到底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
二皮圍繞大鼎又轉一圈,撓頭說道:“邪了門兒呀!這家夥兒身上竟然有三種不同的文字!”
二皮的提醒,讓我和小墨立刻去看剩下的一麵。果然,二皮這邊刻的是金文,我刻意去看上麵文字的內容~“啊!老鬼給我的拓本是真的!”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