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閻羅王冥司勘獄 玉清帝金闕臨朝(1 / 2)

第一回 閻羅王冥司勘獄 玉清帝金闕臨朝

詞曰:

大清開國星仁布,喜和風甘露。彩鳳呈祥,靈龜獻瑞,鹹歇遇景。歎潢池鼎沸,傾明祚,笑枉作鳥張空,使得個下民怨恨,上天震怒。

這一首詞,名為《 賀聖朝》。前半篇稱大清開國之盛,聖主當陽,官清吏治,萬民樂業,熙熙皋皋,如際唐虞。後半篇說那流寇逆天不道,反亂一二十年,殺害多少百姓,傾複明朝社稷,究竟不成大事。身遭刑戳,反使亂賊之名,流傳不朽,豈不是個小人。枉了做小人,那得不被人恥笑。大抵帝王授禪,原是天命所歸,烏可用強爭奪。即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況且是掌握山河的大權,頂立乾坤的神器。隻因迷昧此心,所以肆無忌憚,今略陳始末,乃見因由。詩曰:

一統山河鎮萬年,君明臣直樂堯天。

無端釁起關中亂,好向青編語作傳。

話說混沌既開,三才定位,陰陽既判,人鬼攸分。三才各有主者,上界為玉清上帝,中界即皇帝,至下界即為閻羅天子。皇帝紀綱天下人民,閻羅總攝幽冥鬼魅,惟上界金闕昊天兼三界而統禦之,所以其尊而無對。那閻羅管世界人生,生前若係作善的,死後上升天庭。作惡的死後下落酆都,或還生人世,或富貴、貧賤,或壽夭賢愚,種種不同,隻看他生前作過事業,是怎麼樣的。今且說下界閻羅王,就是宋仁宗朝龍圖閣大學士權知開封府事的包拯,因他正直無私,死後推尊他做閻羅天子,統攝冥司鬼卒。隻因在生前,人叫他是個包鐵麵,古今相傳為鐵麵閻羅。一日閻君登森羅之殿,斷地獄之鬼,但見:

案牘盈箱,簿吏抱來庭下;文移充棟,判官捧上台前。後來羅刹勢猛獰,馬麵牛頭形醜陋。拘攣黑索,數萬千罪大惡極之人;負荷長枷,百億眾孽重怨深之鬼。蓬頭垢麵,匍匐而前;亦體薄膚,踉蹌而至。

那閻羅王神通廣大,見了這無數罪人,隻當一件些須小事。後開文卷,將龍目一觀,便拍案大喝道:“你這八千零六十三萬罪囚,都是好殺的禽獸,眾生及在人道中行凶格鬥,互相殘殺,或譖訴致死,或謀害傷生,或因殺命劫財,或因奸因忿,種種不盡,劫劫無休,今合當報複。隻是自殘唐黃巢以來,將及千年,大數劫臨,不比尋常刑戳,可以平治爾等反側的,理應申奏天庭,候旨定奪。” 言罷,令鬼卒各各驅率歸獄,且待天庭上命,然後奉行。遂退殿歸宮,草疏上奉。再說中界大明神宗皇帝禦極之時,當萬曆三十三年乙巳之歲,十二月二十日早朝時分,上界玉清金闕昊天上帝駕禦淩霄殿設朝視事。列宿眾神,朝拜已畢。

上帝遂傳玉旨道:“朕自混沌初分,即禦此金輪世界,深慶乾元亨泰,眾職鹹修,使天綱清而地維寧,陽運行而陰化育。日月代明不管,星辰五換無差,陰陽和順,風雲雨露調勻。皆卿等輔翊助□之力也。但中界人民,作惡太過,朕因此心不無憂慮,朕察得為善者,十中固有二三,為惡者十中已居六七。本月廿五日為正候臘之辰,朕當循例舉行親臨巡狩,卿等僉議扈從職員進呈,以便啟駕施行。” 傳旨畢。忽見班部中閃出一位王者,頭戴九旒冠冕,身披黼黻玄章,手執象牙白簡,並一緘表疏。俯伏階前奏曰:“臣為下界閻羅王包拯,因有重大事情,不敢專擅,故仰瀆天威,具有表章一道。謹親雲以奏。玉帝見是閻羅天子,奏命奏章要覽,著赴天祿司禦宴,閻羅王五拜三叩謝恩而出。玉帝即將表章啟緘,展開親覽,隻見那表章上寫道: